第三十五章4平凡中積累卓越
努力在於每天都能夠多做一點,每天多出的辛苦勞動,積累起來,就會變成成功的基石。
一隻新組裝好的小鍾,放在了兩隻舊鍾當中。兩隻舊鍾“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著。
其中一隻舊鍾對小鍾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兒擔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鍾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隻舊鍾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隻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鍾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鍾很輕鬆地每秒鍾“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在許多青少年的心中,成功是一個了不起的字眼兒,就如同遠方那座雄偉的山峰,可望而難以企及。然而,小鬧鍾告訴我們,成功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每天多做一點點。
李濤就讀於某名牌大學新聞係,是學校有名的才子,在校時就已發表了許多篇文章,有的文章還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反響。畢業後,他與其他幾位同學一起被分配到了某報社。
李濤心想,自己是才子,理所當然地應該會分到“要聞部”,不久就會成為“名記”。可是,當領導公布崗位分配的名單時,他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總編辦公室。而另有兩位沒有他出色的同學,則被安排在要聞部當實習記者。這一下,李濤不禁大失所望。
他開始埋怨領導“有眼無珠”、“安排不當”。實際上,領導這樣安排,並非不了解他,而是想讓他全麵了解報業的運作過程和主要環節,使他了解全局,以便更好地發揮他的作用。
領導的本意是想給李濤提供鍛煉、成長的機會,將來加以重用,但李濤卻看不到這一點,反而心生怨言,沒幹多久就辭職了。
還有一個故事:
古時候,一位讀書人帶著書童趕路進城,已是黃昏時分了,他們離縣城還有兩裏路。讀書人有些著急,問渡船的艄公:“我們在城門關閉前能趕到嗎?”艄公看了看挑著兩箱書的書童,說:“緩緩行走的話,城門還開著,快快地走就關了。”讀書人以為是艄公開玩笑,轉身疾步就走。沒走多久,書童跌倒了,木箱裂開,箱中的書散落一地。等他們整理好書重新上路,趕到城門口時,城門已經關了。
這兩個故事很有哲理,它清楚地告訴我們,事要一步一步地做,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方能走得久遠。其實這也是告誡青少年在成長路上不可急於求成,要冷靜地對待每一步路,如果過於急功近利,則隻會適得其反,喪失不應丟掉的機會。
【提升思維】
仔細回想一下,你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否每天都按時完成作業?你有每天或每周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嗎?如果你沒有每天堅持讀書的習慣,那麼從今天起你開始培養這個習慣,並在每讀完一本書後寫下心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