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來打敵人,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來航海,中國卻用它來測風水;外國用鴉片來醫藥,中國卻拿它當飯吃。”我們在回味魯迅先生的這番尖銳的披露時,不應隻將其作為揭露國人悲哀的樣板,更應當思考其中蘊含的更深層的意義:麵對同樣的事物,中國人與外國人為什麼會采取不同的態度?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用途?
答案是:思維的不同。
我們說,思路決定出路。因為思維上的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與方式就不同;因為思維上的不同,我們所采取的行動方案與標準就不同;因為思維上的不同,我們麵對機遇進行的選擇就不同;因為思維上的不同,我們在人生路上收獲的成果就不同。
我們常常感歎:麵對相同的境遇,擁有相近的出身背景,持有相同的學曆文憑,付出相近的努力程度,為什麼有的人能夠脫穎而出,而有的人隻能流於平庸?為什麼有的人能夠飛黃騰達、演繹完美人生,而有的人隻能一敗塗地、滿懷怨恨而終?
區別在哪裏?
差距又在哪裏?
這些區別與差距仍然源自思維上的不同。
思維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決定著一個人的學習、工作和處世的態度。也就是說,思維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決定著你我的成敗!
為什麼從蘋果落地的簡單事件中,隻有牛頓能夠引發萬有引力的聯想?為什麼看到風吹吊燈的擺動,隻有伽利略能夠發現單擺的規律?為什麼看到開水沸騰的景象,隻有瓦特能夠將其原理運用到蒸汽機的創造之中?因為他們擁有非凡的思維方法,所以他們才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
美國著名地質學家華萊士,在總結其一生成敗經驗的著作《找油的哲學》中寫道:“找油的地方就在人的大腦中。”他提出一個著名的觀點:人的大腦裏蘊藏著豐富的寶藏,而思維方法則是其中最珍貴的資源。我們不敢說自己就是天才,但隻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思維潛質,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天才的可能。
正確的思維方法,會使人生旅途充滿亮光,每一種好的思維方法,都是生命曆程中一盞明亮的燈,引導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青少年是時代的新生力量,是未來的發展棟梁。正確思維方法的有無決定了青少年的行為方式與生活質量,決定了在失敗與成功的路口我們選取的方向。
《青少年應學會的35種思維方法》結合現實生活,以生動的案例與解讀分析,向青少年朋友介紹了35種非常實用的思維方法。這些方法,不一定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如果你能讓它們成為你的一種習慣,在你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地運用它們,相信它們一定會讓你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