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後記(1 / 1)

後記,本來我是不想寫的。我想如果朋友粗略一翻就知道我收錄了近十年的作品。比如,《為了一句話》修改了十年。開始叫《我與母親的情結》,2002年,我還不知道什麼叫散文切入點,知道也是近三年的事。也就是說,十年來,我一直在寫散文,盡管開始寫得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散文。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用十年栽下一棵樹,那樹最起碼得有些風景了;如果用十年扶養一個孩子,那他(她)定是個英俊少年(美麗少女)了。而我用了十年去寫文章,寫到今年有詩歌、散文、隨筆和不成熟的小說,共六十多萬字。開始整理到散文集的有三十萬字,到目前卻減少到不足十五萬,也就是我的集子是從長袍改成了馬褂,即使這樣,被收入集子中的有些文章我依舊不滿意。

按說憑我的文化水平,能出散文集,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幾年前,有人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發現我,還把他這個能寫點東西的發現,告訴了單位一領導,領導一聽立刻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他還加重語氣說:“就小韓,一個打字員出身,一個農家子弟,沒受過什麼教育,能寫文章,拉倒吧!”這話傳到了我耳朵,當初我確實很生氣,想馬上找到這位領導辦公室,跟他理論一番。但轉念一想,有必要嗎?有必要的是把這種鄙視轉化為寫作的動力才對。大概在前年,我又見到了這位領導,他說隻要在報紙上看到我的署名文章,一準會看上兩遍以上。

今天,我把這個陳年舊事拿出來說,既沒有泄憤的意思,也不想證明什麼,隻是想給大家說個理:別在乎他人說什麼,隻要耕耘,必有收獲。2008年11月,邯鄲市被評為“中國散文之城”時,我發誓:我要寫散文了!到今天寫了不到五年。我發現有老師指導寫作的四年半,比之前自己閉著眼睛瞎寫的六年,不知要進步多少倍。因此,無論我走到什麼地方,我都會說我的進步一方麵歸功於我的勤奮,另一方麵歸功於我有一大幫散文界的良師益友。沒有他們的扶持和鼎力幫助,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我把2008年以前的幾篇作品收錄進集子,它們或粗糙或稚嫩,在此基礎上我隻是糾正了錯別字,不想再去深加工,隻有這樣,大家才能看到我在寫作路上的成長軌跡。我用十年磨一劍,盡管這劍磨得並不咋樣,但我是認真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