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們分手了,女友的確總被過去糾纏得不快樂,一段大學時代未果的愛情至今還讓她念念不忘,而愛情中的他早已為人夫,為人父。女友的心停在了過去,一直後悔當初沒有堅持到底,因此,又錯過了很多不錯的人。他問她:“還可以挽回嗎?”她搖搖頭,他說:“那為什麼不放棄?”她無奈地說:“放棄不了。”
他說:“其實是你不想放棄。”
中國有句古語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偏偏有人就執迷不悔,因此,煩惱都是自尋的。
還有一個女孩四年前在女友的宿舍玩,一念之差想偷屋裏的一副耳環,後來被耳環的主人識破,女孩羞愧難當,自此離開家鄉,再也沒回去過。
人生有些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有時,需要你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放棄。外在的放棄讓你接受教訓,心裏的放棄讓你得到解脫。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皺一下眉頭就輕易丟掉,情感上的垃圾也無須抱殘守缺。
不要總想著挽回,有時人生需要放棄。放棄是一門藝術。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既需要你做出選擇,而更多的則是放棄。與其說是抉擇得當,不如說是放棄得好。人生苦短,要想獲得越多,就得放棄越多。那些什麼都不放棄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獲得的。其結果必然是對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棄,讓自己的一生永遠處在碌碌無為之中。
放棄是一種讓步,讓步不是退步。讓一步,避其鋒,然後養精蓄銳,以利於更好地向前衝刺。放棄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東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撐著去做呢?
放棄需要明智,該得時你便得之,該失時你要大膽地讓它失去。有時你以為得到了某些時,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時你以為失去了不少,卻有可能獲得許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去,管它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你應該明白: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但你一天也隻能吃三餐。這是人生思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民間流傳著一首十不足詩:
終日奔忙為了饑,
才得飽食又思衣,
冬穿綾羅夏穿衫,
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並四妾,
又怕無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
又想麵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鑾殿,
卻慕神仙下象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
又問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九天還嫌低;
這首詩對那些貪心不足者的惡性發展寫得淋漓盡致。物欲太盛驅使造成的靈魂變態,就是永不知足,沒有家產想家產,有了家產想當官,當了小官想大官,當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無寧靜,永無快樂。
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之類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毀滅。
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是針對欲望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可計數。
托爾斯泰還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