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峙 (三)(2 / 3)

“君實胸中,明明藏著十萬鐵甲,何來無兵之語!”文祥笑著拍了拍6秀夫的胸口,“君實若能施展胸中所學,保得朝廷安穩。讓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這番貢獻,已經勝過鐵甲十萬。君實細想,我大宋與北元對敵之初的幾次大敗,哪一次不是敗在前線將士浴血奮戰,而後方朝廷卻擎手製腳,在戰和之間,舉棋不定造成的!”

“瑞兄此言,是暗示我在朝堂中,替破虜軍好話嘍!蕭院長一次拿出這麼大手筆送禮,其中也暗含此意吧!”6秀夫冷笑一聲,指指前邊官吏們手裏的竹籃問道。

這個6君實,果然正直到有些迂腐了啊。文祥聳聳肩,對6秀夫的固執有些無可奈何。眼下大宋朝又有了落腳之所,外部壓力一解除,內部紛爭肯定又將開始。主戰與主和之爭、軍隊權力之爭、反攻方向之爭,各方勢力,都打著各自的算盤。爭來鬥去,沒等北元動手,自己的軍心又亂了。而6秀夫身為文官之,想得卻不是如何把各種持不同政見者整合在一起,同心抗元。反而一心起著謀奪破虜軍的主意,目光未免有些過於短淺。

比起驅逐韃虜這個大業,將來華夏如何展,走哪一條道路展,真的很重要麼?

“君實在朝堂如何作為,我想無須宋瑞來教。凡事皆分輕、重、緩、急,若北元之兵再度大舉南下,我想僅憑破虜軍,或者僅憑江淮軍的力量,抵擋起來都不容易。如果破虜、興宋、江淮、複興四路大軍彼此照應,齊心協力,未必不能重演福建大捷。當年孫、劉兩家,各有其主,還知道先破曹,再爭下誰屬。眼下君實明知我沒爭下之心,難道你我之間的分歧,不能等到將韃子趕回江北,讓宋室轉危為安再麼!”文祥肅然正色,語氣慢慢變得強硬。“君實既為宰執,當知宰執之責,乃平衡朝野各方,使下英雄戮力齊心,一致對外。若身居高位,卻拿不出半分宰相的胸襟和氣度,一味在細枝末節上苦苦糾纏。恐怕百年之後史家筆下,誤我大宋國運者,不是陳宜中,也不是我宋瑞!”

“你!”6秀夫心頭之火一下子被點了起來,他性子剛烈有餘,堅韌不足。勸文祥未果,又看了福建欣欣向榮的風貌,挫折之餘,難免有了自暴自棄的想法。被文祥的話語一激,翻然醒悟,指著文祥的手顫抖半,慢慢垂了下去。

“君實之才學、胸懷,宋瑞向來敬服。此時下大亂,正是我輩力挽河,盡顯英雄本色之機。君實立於朝堂上,保得我大宋後方平安。宋瑞行於兩軍前,衛我華夏大軍百戰百勝。你我二人內外同心,必可驅逐韃虜,還我河山。屆時,哪種製度有利於我國家百姓,擇選擇哪種製度,何必非爭在這一時呢。如果爭得兩敗俱傷了,豈不便宜了韃子!”文祥見6秀夫被自己的言語所動,趁熱打鐵。他相信6秀夫的為人,如果能把這個名望和在皇帝身邊影響力都甚大的人服了,在朝堂上為破虜軍贏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對破虜軍的展和抗元大業,都非常有好處。至少,破虜軍中鄒洬等心懷大宋甚深者,不會過早地被逼著在朝廷和破虜軍之間進行選擇。

“6某盡力而為,但求無愧於心,亦無愧於朝廷!”沉思半晌,6秀夫終於給了文祥一個肯定的答複。

“我亦不會讓君實違了本心。若他日君實現我所為,不是為了國家和百姓,盡可行丞相為國除奸之責。文某不敢有怨!”文祥伸出手,掌心對上了6秀夫。

6秀夫心裏一熱,伸出手來,重重地在文祥手上拍了一下。胸中的憤懣與掙紮,一掃而空。

“就依文兄,我等行事,先以國家為念!”

“自然,君實終於認可了我所國家二字!”文祥笑著,與6秀夫人並肩而行,心裏不出的痛快。

“未必,我所認可的國家,未必如你所定義的國家。文兄,莫以詭辯之術欺我。”6秀夫笑了笑,心事揭過,嘴巴上卻依然不肯服軟,“以文兄之言,若韃子一統山河,並且也能善待百姓,我輩也認可其為華夏正朔了?”

“君實設了好大一個圈套給宋瑞鑽,恐怕宋瑞得一個‘是’字,名聲就可直追百年前的秦檜之流!”文祥仰大笑,驚得走在前邊山路上的官吏們紛紛回頭,“韃子曾經在我中原生活過百年以上,是我國人,盡過國人的義務麼?韃子隻知燒殺搶掠,把我國人當過平等之族來看待麼?凡在我華夏之土上生活過,肯與其他各族平等相待者,才有資格爭這個正朔。這些吃人的禽獸,連入選的資格都沒有,何來正朔之!”

“原來文兄當日所言,是這個道理!”6秀夫恍然大悟,細品起來,雖然不完全認可文祥關於朝廷國家之,但卻隱隱明白了,這個法包含的智慧。

“我大宋治國三百餘年,對下各族,皆視為一家。從來沒規定過,哪個族生就是奴隸,哪個民族,生就是主人。哪怕是萬裏原來的色目人,隻要他肯讀我大宋詩書,遵我大宋律法,都可以應我大宋科舉。朝堂與地方為官的外族,不下百人。是以,大宋可為華夏正朔。在此國家危難之機,各族百姓應同心協力,驅逐韃虜!”文祥大聲解釋,聲音沿山間回蕩。

“這片土地上,無論任何民族,隻要不願意給外來者做奴隸的,都是我中國人!曾經的恩怨俱可以放下,驅趕走外辱後,大家可以訂一份契約,相約為兄弟!”

有些話,他無法明,需要6秀夫等人自己去領悟。蒙古人通過屠戮和共同的掠奪利益,將幾百個民族凝聚在一起,讓蒙古族在一瞬間,爆出吞噬下的力量。而大宋、中國,應該有比蒙古人還寬闊的胸懷,通過大夥對平等和自由的渴求,對個人幸福的渴望,將華夏大地上漢人、南人、女真、契丹、黨項、苗、壯等各民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民族。無論將來這個民族叫什麼名字,他們彼此的血脈在爭取平等的戰鬥中已經相連,他們將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顛。在幾百或者上千年後,這個民族就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千秋不滅。就像另一個時空中,經曆幾百年血與火後,融合成的那兩個字,中華。

“君實受教!將盡力於此!”6秀夫再次施禮。雖然心中依然堅守了儒者的理念和對朝廷的忠誠,但腦海裏,卻終於悟到了文祥所中國人的意義。這三個字,比漢、比宋、比華夷之分,更容易團結到更多的人。而團結一切可團結的人,正是此時挽救大宋命運所急需。

“能與君實再次攜手,乃宋瑞之幸。今晚當為此一醉!”

“某正有此心,這杯酒,君實盼望多時了!”6秀夫笑著做答,眼中有星星點點的淚花閃動。

道路選擇不同,治國理念有分歧,但當日的友誼卻在。如果在文浦山下,真的把文祥殺了,6秀夫知道,自己一定會後悔,一生都不得平安。

擱置爭議,攜手抗敵。雖然最後也許難免刀兵相見,但在最後時刻來臨之前,哪怕是五年也好,十年也罷,至少在韃子退回漠北之前,可以開開心心,坦誠地喝一杯酒,圖一次醉。

誰君子之交淡如水,其濃時,分明如血。

------------

以下不算字數。

關於造槍,沒寫詳細步驟,是不喜歡用資料湊字數騙錢,也不喜歡寫什麼導讀之類,顯示自己高深。既然大家意見很多,隻好把找到的資料一一貼出來了。作者寫文章,特別是科技應有,通常要找足夠資料,以印證是否可行,讀者不查問實據,則完全憑主觀臆斷否之,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