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穩中求勝是上策,未雨綢繆留後路(2)(1 / 2)

鄭永剛認為,要想讓自己手中的杉杉走向國際市場,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品質和品位。品牌的提升就注定了杉杉不能以量的擴張為目標,而是要以國際著名品牌集團的經營模式為樣板。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杉杉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品牌概念了,而是一個擁有21個品牌的品牌團隊,總資產近50億元。

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順的鄭永剛絲毫沒有放棄作為根本的服裝產業。相反,他堅持杉杉繼續從服裝板塊來做,要踏踏實實地繼續把杉杉和它旗下的品牌推向國際,在國際時裝舞台上有一番作為。他過人的膽量與非凡的見識,造就了一位中國服裝業的“巴頓將軍”。

4.既要膽大,又要心細

浙商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並不是所有的“冒險”都能讓自己賺到錢,很多時候冒險會讓一個人輸得精光。要想降低風險的係數,這就需要在“膽大”的同時還要“心細”。

近幾年,浙江購房團在全國各地頻頻出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們隻注意到他們“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很大,快進快出,富有視覺衝擊力”,卻很有人關注他們膽大背後“心細”的特點。

一位秦皇島的房產公司老板佩服地說:“浙江人對市場的分析太細致了,他們先分析秦皇島的環境要素對房地產的升值的影響力,再分析秦皇島市的基礎設施,擴張了房地產升值空間,又將秦皇島目前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價與對岸大連每平方米上萬元的房價做比較;為了了解當地的生活水平,他們會到當地作深入的調研等。經過精心的分析後,最後才認定秦皇島的房價有上升的空間,決定出手拿下。”

經商需要膽大,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如果沒有細心做鋪墊,則極有可能會“翻船”。冒險不是瞎撞亂闖,而是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後盾,卓越洞察現狀的能力、憑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果敢迅猛的冒險精神、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並付諸實施,還有什麼不能成功呢?

有理智的大膽是冒險,無理智的大膽就是冒進。作為一個商人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係,要區分好什麼是膽大,什麼是無知。無知的冒進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之初那些發了財的浙江商人,“膽大”之於“心細”要多得多。但那是市場決定的,因為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商業意識,以“經商”為恥辱,各項法律法規也不完善。所以,市場機會多如牛毛,隻要敢去撈,十個有九個都能發一筆。而現在這個市場經濟時代,如果你不仔細分析市場,就沒頭沒腦地亂闖,那失敗是注定的。

在探討中國企業成長史時,一些數據頗讓人震撼:中國企業平均壽命8年左右,民營企業平均壽命也就3年。中國很多企業之所以稍微上規模就很快衰退掉,其中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就是,不能正確地認識什麼是有膽識的冒險,什麼是無理智的冒進。稍微取得點成績就發昏,極易做出快速擴張的決策,而且缺乏科學的戰略計劃,又不注意基礎管理,當然容易導致失敗。

“膽大還需心細”還包括無謂的風險也不能冒,這是浙商們經過多少風雨之後總結出來的“心得”。

在商界,也有很多敢於冒險的浙商,但在審時度勢,覺得輸不起的時候,對於一些利潤太高、風險太大的項目,他們總是慎之又慎,甚至中途放棄其投資,他們很少涉足那些風險又大利潤又高的行業。他們一般不會對高利潤動心,因為他們知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伴隨高利潤的,肯定是高風險。輸不起還做,那是自討苦吃。

所以說,冒險之前,最好對自己有個清醒而客觀的認識,一定要心細地策劃和算計好,有勇氣的同時也要有謀略。想要在膽大的同時還能做到心細需要注意以下的幾個問題:

(1)冒險投資除了看到回報率外,還要認識投資的風險大小,如果風險太大,或有一種不可預測性,投資就要小心。

(2)對自己進行風險預測,想到盡可能出現的風險,看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風險的打擊,能否輸得起。

(3)任何時候都不要孤注一擲,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要適當地合理投資。

(4)好的防守即是最好的進攻,成功投資的竅門就在於避免犯不該的錯誤。

5.做最好的準備,也要做最壞的打算

創業經商可以說是一種投資行為,利潤和風險總是並存的。假如一項投資,做了正確的決策,就有可能賺大錢,就一下子發家了;做了錯誤的決策,能挽回當然是最好,要是不能挽回,說不定會傾家蕩產。因此,經商的時候,需要考慮周全,方方麵麵都要慎重,尤其是作出決策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一下可能出現的最壞後果,一來是有個心理準備,二來也好有個退路。

浙江商人林立人高中沒有畢業,就選擇了經商。21歲時他來到深圳做文化用品生意。然後,他還做編織袋生意,生意越做越大,還因此被授予浙江省優秀青年、溫州市傑出青年代表以及納稅大戶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