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追求過程中,起步前要多長一隻眼睛去審視時機,起步時要多長一隻手去抓住時機。欲起步的人生貴在立誌,已起步的人生貴在堅持。
秦朝的丞相李斯,輔佐秦始皇統一並管理中國,立下汗馬功勞。可少有人知,李斯年輕時隻是一名小小的糧倉管理員,他的立誌發奮,竟然是從一次“上廁所”開始的。
那時,李斯26歲,是楚國上蔡郡府裏一個看守糧倉的小文書。他的工作是負責倉內存糧進出的登記,將一筆筆鬥進升出的糧食進出情況認真記錄清楚。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直到有一天,李斯到糧倉外的一個廁所解手,這樣一個極其平常的小事竟改變了李斯的人生態度。
李斯走進廁所,驚動了廁內的一群老鼠。這群在廁所內安身的老鼠,個個瘦小枯幹探頭縮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髒又臭,讓人惡心至極。
李斯看著這些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糧倉中的老鼠。那些家夥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皮毛油亮,整日在糧倉中逍遙自在。與眼前廁所中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位置不同,命運也就不同。自己在上蔡城裏這個小小的倉庫中做了8年小文書,從未出去看過外麵的世界,不就如同這些廁所中的小老鼠一樣嗎?整日在這裏掙紮,卻全然不知有“糧倉”這樣的天堂。
李斯決定換一種活法,第二天他就離開了這個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學大師荀況,開始了尋找“糧倉”之路。20多年後,他把家安在了秦都鹹陽的丞相府中。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自身的潛能就發揮得越充分,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人之偉大或渺小都決定於誌向和理想。偉大的毅力隻為偉大的目標而產生。理想如果是篤誠而又持之以恒的話,必將極大地激發蘊藏在你體內的巨大潛能,這將使你衝破一切困難和險阻,達到成功的目標。
堅韌不拔地為事業而奮鬥,是成功人士特有的氣質。自古以來把這種精神稱之為“氣”,沒有“氣”就不能成功。史賓塞·約翰遜在激勵人們追求成功人生時,常常引用《聖經》上的一段話:“去追求吧,這樣做了將有所收獲;去探索吧,這樣做了將有所發現。凡追求者得,凡探索者獲。”確實如此。對奮發的人來說,“希望”是一隻號;對迷惘的人來說,“希望”是一聲呼喚;對幸福的人來說,“希望”是一樽美酒;對痛苦的人來說,“希望”是一爐炭火;對勤奮的人來說,“希望”是一掛征帆。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變化,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正確的道路。現在,不少人為了電冰箱、汽車、房子而奔波、追逐、競爭。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而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
山溪的理想是海,臭水溝的理想是塘。追求,是人生的一種力量,追求什麼,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選擇,一定要思索……星辰雖然能指示方向,但選擇方向的還是自己。
一個人一旦有了信念,就會把信念與目標結合起來;而連接信念與目標的,便是富有創造性的實踐。
人生奮鬥的目標是通過盡可能科學的人生設計來實現的。人要有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間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鍾的目標等。而這一切目標的確定和達到,都應當是為了促成理想的逐步實現。
“理想”作為追求的對象,已經同追求者產生了一種默然對應。人們從“理想”中發現了自己的未來,發現了自己的本質力量,認定了合適的方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激情,從而把自己投入“人生理想”的體係中,並為之奮鬥。
“理想”隻有經過忘我的鬥爭和犧牲才能勝利實現。世間的任何事情,追求時的興趣總要比獲得後的興致濃烈。人不應奢望既是偉大又是易於實現的目標,奮鬥的旗幟,在困苦中升起來,在享受中落下去。
立誌,就是設計自己的一生: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從事什麼樣的事業,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古今中外的許多事實表明,一個人在生活的起跑線上,選擇什麼目標,樹立什麼誌向,確實關係著他的前途命運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隻有那些懷抱理想、誌存高遠、奮鬥不息的人,才能完美地衝刺到人生的終點,捧回人生成功的金杯!
“願望”是彙集智慧的磁石,通往理想的風帆;“渴望”是寄托未來的燈塔,奮爭拚搏的航標;“希望”是執著追求的目光,開拓奮進的動力。沒有生活目標和遠大誌向的人,隻會變得慵懶,隻會聽天由命,永遠不會去把握成功的契機,永遠不會有所創造和發明。永遠記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