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確目標,做到有的放矢(1 / 1)

撒切爾夫人曾說過:人們總以為在高層永遠不會有很多好位置,而寧願把它當成夢想,我倒認為高層之上一定有許多空位。

我們的生命都在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中虛度,毫無算計,也沒有值得努力的目標。一生就這樣匆匆過去,因此,我們都深受其害。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著盲目性,是糊裏糊塗過日子。比如我們問一下對明天和後天的計劃、預測,可能有些人一臉茫然地說:“我下午要幹什麼還沒打算呢。”這就是可悲的惰性思維導致的沒有目的,像這樣盲目和麻木,又怎能贏得成功呢?

很多人認為,與其把時間花在對未來的計劃上,不如腳踏實地地苦幹。這種想法十分偏頗,實幹固然重要,但如果在實幹中加入合理的計劃,那麼更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一艘航船作比喻,如果實幹是輪船的馬達,那麼計劃就是輪船的路線和方向盤,照著計劃前進,才可能達到我們的目標,否則就會迷失在人生的海洋之中。

許多傑出的成功人士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都訂出了達到目標的具體計劃,他們花費了巨大的心血,努力照著計劃奮鬥,於是獲得了令常人羨慕的勝利。

安德魯·卡內基以前隻是一家鋼鐵廠的工人,但他訂下了製造及銷售最優秀的鋼鐵的明確目標。憑著他的雄心壯誌,卡內基努力奮鬥,他製定了完整的計劃,並一步步發展下去。最終,卡內基成了鋼鐵巨頭,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有這麼一個故事:

比賽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這兒。可是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裏還是一個封閉落後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萊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還是轉回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萊文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來呢?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後他隻得雇了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為什麼?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峰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隻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十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裏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鬥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蹤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沒有一點參照物,若不認識北鬥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漢子,隻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在你邁出人生第一步的時候,就要有自己正確的目標和方向。有的放矢和盲目而為,這是智者與愚人的區別。雄心可以給我們力量,雄心可以給我們目標。人有了想成大事的雄心才會去創造,才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