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生活中,幽默是無處不在的。幽默是語言的潤滑劑,如果你善於靈活運用,必將為你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談情說愛亦是如此。
日本幽默家秋田實認為,幽默是愛情的催化劑。男女約會時,雙方若能以幽默的口吻交談,可使感情火速增長。因為激發愛的溫柔的感觸,在幽默言談中最易生成。有不少年輕小夥子相貌堂堂,舉止文雅得體,也很有些特長能力,不乏“男子漢”的風度,卻每每情場失意,關鍵就在於不善幽默。他們或者寡言少語,或者饒舌不停,然而沒有一句機智有趣。這使對方深感索然無味,話不投機。
相反,富有幽默感的人談情說愛卻總能成功。1949年,當接近不惑之年的羅納德·裏根結識了28歲的南希時,愛情之火在他心中燃起。他雖然麵臨著電影事業上的困境,但侃侃而談,以充滿熱情的幽默最終打開了南希的芳心。從此,每當裏根談話,南希總是凝視著他,全神貫注地傾聽著那富有趣味的妙語,愛情之藤,老而彌堅。
在英國,有一個小夥子愛上了一位姑娘。一天,他又來到姑娘家,兩人在火爐邊烤火。最後,他說道:“你的火爐跟我媽的火爐一模一樣。”
“是嗎?”姑娘漫不經心地應道。她還以為這是小夥子隨便說的一句話。
“你覺得在我家的爐子上你也能烘出同樣的碎肉餡餅嗎?”他幽默地問。
姑娘愣了一下,隨即悟出了問話所含的意義。她歡悅地答道:“我可以去試試呀!”與這樣溫婉風趣的青年在起,姑娘的幸福可想而知。
幽默的求愛求婚方式,似乎更有魅力,更能增添使人心動的浪漫情趣。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l774年喪偶,1780年在巴黎居住時,向他的鄰居——一位迷人而有教養的富孀艾維斯太太求婚,情書中求婚的方式極為幽默。富蘭克林在情書中說:他見到了自己的太太和艾維斯太太的亡夫在陰間結了婚,於是他繼續寫道“我們來替自己報仇雪恨吧。”
這封情書被譽為文學的傑作、幽默的精品。
有位男青年在給女友的信中說:“昨夜,我夢見自己向你求婚了,你怎麼看呢?”他的女友巧妙地回答“這隻能表明你睡眠時比醒著時更有感情。”這位女青年的語言,多麼機智和幽默。
愛情的表達,本無定式,直率與含蓄,各有價值。但是,我們中國人(或東方人)都習慣以含蓄為宜,一是使得話語具有彈性,不至於由於對方一拒絕就不能挽回局麵;二是符合戀愛時的羞怯心理:三是符合我國傳統文化心理。
正是由於這些,幽默作為一種含蓄的語言形式,人們樂於以此道在戀愛生活中表達愛的情感,使人在歡笑中體會到彼此的愛。
一位青年是這樣向在銀行儲蓄所當出納員的女友求愛的“小姐,我一直在儲蓄這麼一個想法,期望能得到利息。如果星期六有空,你能把自己存在電影院裏我邊上的那個座位上嗎?我把你可能已另有約會的猜測記在賬上了。如果真是這樣我將取出我的要求,把它安排在星期天。不論貼現率如何,做你的陪伴是十分愉快的。我想你不會認為這要求太過分吧。以後來同你核對。真誠的顧客。”
在這裏,“儲蓄”、“存在”、“記在”、“取出”、“貼現率”、“核對”、“顧客”,由於處在特殊的語言環境,就都具有雙重意思,而且句句雙關。風趣詼諧和真誠戀情從字裏行間躍然而出,難怪他的女朋友抵製不了這迷人的誘惑。
幽默是愛的伴侶,是愛的守護神。如果你懂得在愛中運用幽默,最終將會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