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丟棄欲望也是一種簡單(1 / 2)

人生在世,不同的階段要麵對不同的欲望,而這些欲望就像一座座連綿的山峰,擋在你的麵前,阻礙你前進。於是,你不得不一座座的翻越。當你站在山頂的時候,卻又發現對麵的山比站在腳下的山更高,風景更迷人,從而激發了你征服的欲望,這樣又開始了新的征途。人的一生就在欲望的誘惑中慢慢磨蝕,慢慢消逝。直到那一天來臨時,才發覺一輩子是被欲望活著,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短暫的一生就這樣被欲望嚼噬,心有不甘的悔恨變成永遠的傷痕。欲望是一張綿密的網,罩住了人的一生。讓人生活的很累很苦很沉重。

也有不為欲望所動的,這種人一般都不是俗人。他們有大智慧,麵對塵世的欲望,他們有非凡的定力。他們一生隻做自己喜歡的事,過簡單的生活。不為欲望所動不為浮名所累。選準自己想做的事,自己的人生的目標,心無旁騖目不斜視一步一步走下去。再好的風景也擋不住他們的視線,他們隻過自己喜歡的簡單生活。他們的心靈很純淨,活的也很輕鬆很開心。他們是一群不被物化的人,他們的物質生活十分簡單,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很富有很充實。

薩特就是這個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1964年當他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後,他居然拒絕領取五十萬美元的獎金,寧願坐在那座陽光能直接照進的鄉村小木屋每天寫作,過他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生活。他認為這種簡單生活遠比諾貝爾獎重要,因為這樣能讓自己開心。內心的快樂足以和世俗的功利相抵。這種人不能不叫人佩服。自己麵對如此名利雙收的巨大欲望,根本無法做到像薩特那樣灑脫平靜那樣心如止水,怕早就按耐不住屁顛顛跑去領獎在人前風光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物品,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你的,那些東西都是暫時寄托在你這裏。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最後,物歸何主都不得而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都視為身外之物。而貪婪者把它們視為珍寶,到最後卻往往是一無所獲。這裏講一個兩個貪婪者的故事。

以前,有兩位很虔誠、很要好的教徒,決定一起去朝聖。兩人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上路,誓言不達聖山,絕不回家。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白發年長的聖者。這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裏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裏距離聖山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什麼禮物呢?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個教徒心裏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麼願,但我不要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而另外一個教徒也想:“我怎麼可以先講,而讓他獲得加倍的禮物呢?”於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倆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嗎?你先講!”“為什麼我先講?我才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