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源於靈感
愛因斯坦雖然一生致力於研究宇宙的自然法則,他使用的工具卻非常簡單——紙和鉛筆,隨時寫下問題、答案和靈感。
亞力斯?奧斯卡所著的《你的創造力》及《運用想像力》,幫助許多人培養了具有創意的思考能力,促成了很多積極的、建設性的行動。奧斯卡使用的工具是筆記簿和鉛筆。靈感出現時,立刻記下來。他說:“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創造力,大多數人卻不會運用。”奧斯卡在《運用想像力》中提到的腦力激蕩,被普遍運用在大學課堂、工廠、企業辦公室、教堂、俱樂部及家庭之中。腦力激蕩的方法非常簡單,隻要有兩三個人,互相批評或反駁,等到會後再逐一評估每個建議可行性,這樣就能找到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艾默?蓋茲博士是美國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家及發明家,一生中所發明的產品逾數百種。
拿破侖?希爾拿著卡耐基的介紹信,造訪蓋茲的實驗室,他依約抵達時,蓋茲博士的秘書卻說:“對不起,此刻我不能打擾博士。”
“我要等多久才見得到他?”拿破侖?希爾問。
“不知道,可能要三個鍾頭。”
“你可否告訴我不能打擾他的原因?”秘書小姐略為遲疑之後說:“他在等待靈感。”拿破侖?希爾笑著問:“等待靈感,是什麼意思?”
秘書也報以微笑說:“讓蓋茲博士自己解釋更好。我真的不知道要等多久,但是歡迎你在這裏等他。如果你要改天再來,我會盡量幫你安排確定的時間。”
拿破侖?希爾決定——等,這真是明智的抉擇。拿破侖?希爾描述當時的情形:
蓋茲博士終於走出房間,他的秘書為我們引介。看過卡耐基的介紹信,他愉快地說:“有沒有興趣看我等待靈感的地方?”然後,他帶我到一個有隔音設備的小房間,裏麵隻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著一堆紙、幾支鉛筆、一個電燈的開關。
蓋茲博士解釋說,遇到問題無法解決時,他會走進房間,把門關上,坐下來,把燈熄掉,開始沉思。他應用全神貫注的成功法則,把問題交給潛意識處理;有時毫無靈感,有時靈感卻如泉湧而來,等待的時間可能長達兩個鍾頭。靈感出現時,他會把燈打開,逐一寫下來。
蓋茲博士創新及改良的專利產品超過兩百種,其中包括許多人研究過卻功虧一簣的東西。他會先仔細研究產品的功能和用途,找出缺點;然後把產品和資料、圖紙帶進房間,專注地思考處理的方法,補上不足的部分。
拿破侖?希爾問蓋茲博士,他所等待的靈感從哪裏來?他說,所有的靈感都來自:
(1)教育、觀察及自身的經曆所得的知識,儲存在潛意識中。
(2)大腦的潛意識串聯宇宙中無盡的知識。
(3)別人所得的知識,以心電感應的方式獲得。
積極的行為模式
我們的習慣以及行為、思考模式,在潛意識裏,都受到父母、師長、傳統、同事和電視的影響。這種影響使我們能越過障礙而獲得成功。同樣,我們要達到目標,這項因素在修正自己的潛意識計劃時,也顯得十分重要。
在擬訂和修正自己的計劃時,你的潛意識必須自動地配合,才能奏效。此外,你還得將一些有用的技巧注入到潛意識,才能使潛意識配合著改變。
事實上,我們常不止一次地發現,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是很困難的。如果你的潛意識受到外界影響而不願輕易變更,你也應該破除萬難,試著去改變。
為何人們不能經由意誌的力量,實現一些看來很容易實現的目標。因為他們不知道,經由潛意識的協助,讓自己接受新而有用的行為模式,否則,認為自己終將失敗的潛意識,必會暗中破壞你原來想做的改變。心智活動時的基本形態就是:“當你的意誌和潛意識發生衝突時,潛意識往往會戰勝。”
我們要讓潛意識真正地參與到達到目標的努力過程中來。因為擅於交際的人,發現自己在公開演講時,也會因緊張而失態;當我們想要改變自己時,也常會發覺並不如想像得那麼容易。沒有積極的潛意識,一切的計劃和運作都是徒勞。
構想成功後的自我
偉大的人生始自你心理的想像,即你希望做什麼事,成什麼人。在你心裏的遠方,應該穩定地放置一幅自己的畫像,然後向前移動並與之吻合。如果你替自己畫一幅失敗的畫像,就足以使你不能勝利;相反的,替自己畫一幅獲勝的畫像,就可以助你邁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