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縱使宇宙無垠,星空浩渺,然而或許正如古之賢人棘所言:無極之外複無極。一顆星辰足以承載眾生,卻不過星辰大海間一粒微塵;星辰大海何其浩瀚無垠,然而真正充斥茫茫宇宙的,卻是不見星光的虛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誰又知曉宇宙是否亦為滄海一粟?

自元始天尊開劫度人,太上賜教以來,不知哪一劫中,亦不知哪一會元,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有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地星。此星雖非今日之地球,然而卻有頗多相似之處,此星在辛亥革命之前皆與地球一般無二,自辛亥革命後卻是不同。

《新國誌·舊國通史》載:清辛亥年,有隕星十二及流彈無數襲地星。自是,隕星十二立於外海,而世界之海域,皆狂風巨浪,雖過百年,海運未通,所謂航路盡成笑柄,列強由是自退。

隕星落世,海嘯襲沿海,複有天火流彈無數,民不聊生,東海義士劉文山率「生民同盟」據武漢,立共冶民國,而沿海六省皆與之呼應,有星火燎原之勢,時年五月,太後崩,明年,宣統帝詔令退位,清亡,五千年華夏古國再無帝王。

劉公文山雖立共冶民國,而民生凋敝,隕星之禍未解,複有民賊及遺老等作祟,雖曰民國,實亂世也。共冶民國三十八年,國父鄧東安率同治會占共治民國首府金陵府,立華夏新國,共治民國亡。

……

自從天外隕星撞地星以後,整個大海狂風巨浪不斷,海怪異獸難盡,無法長距離航行,而且大氣層內充滿磁暴亂流,空航也成了笑話,即便過去幾百年,各國也不過隻能進行小規模通航,畢竟上天無門,下海無路,且為之奈何!各國無奈之下,隻好致力於發展陸運與太空探索,經濟倒也發展迅速。

華夏新國,以新為國號,意在於華夏古國相區分。最高權力機關為維新議會,以舊邦新命自我標榜,意在“革除舊邦,維新立國”。華夏新國實行州府製,共有三十六州,四百三十二府,定都於京州府,即古時的燕京。

華夏新國,國力強盛,乃地星五大強國之一,亦是亞洲第一大國。

然而,華夏雖立新國,安能忘了故國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