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放棄無意的固執
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過度的堅持,會導致更大的浪費。
當你確定了目標以後,下一步便是鑒定自己的目標,或者說鑒定自己所希望達到的領域。如果你決心做一下改變,就必須考慮到改變後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決定解決某一問題,就必須考慮到解決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當描述了理想的目標以後,你必須研究一下達到該目標所需的時間、財力、人力的花費是多少,你的選擇、途徑和方法隻有經過檢驗,方能估量出目標的現實性。你或許會發現自己的目標是可行的,否則,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標。
有許多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意誌很堅強,但是由於不會進行新的嚐試,因而無法成功。請你堅持你的目標吧,不要猶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變通。如果你確感到行不通的話,就嚐試另一種方式吧。
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糊口,有一天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可供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飽雨水,重得完全背不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所以說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過度的堅持,會導致更大的浪費。
永動機,就使很多人投入了畢生的精力,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沒有勝算把握和科學根據的前提下,應該見好就收,知難而退。
有人認為:如果沒有成功的希望,屢屢試驗是愚蠢的、毫無益處的。
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波林說:“一個好的研究者知道應該發揮哪些構想,而哪些構想應該丟棄,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差勁的構想上。”有些事情,你雖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你遲早要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線也許隻是一條死胡同。這時候,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別的項目,尋找成功的機會。
牛頓早年就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之後,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在力學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默默而終,而牛頓卻因擺脫了無謂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麵脫穎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及時檢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作出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抉擇將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的人失敗,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定錯了目標。成功者為避免失敗,時刻檢查目標是否合乎實際,合乎道德。
阿爾弗萊德·福勒出身於貧苦的農場家庭,成年後,他雖然努力卻失去了3份工作。之後,他嚐試推銷刷子,他立刻明白了,他喜歡這種工作。他將思想集中於從事世界上最好的銷售工作。
他成了一個成功的銷售員。在攀登成功階梯時,他又定下一個目標:那就是創辦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經營買賣,這個目標就會十分適合他的個性。
阿爾弗萊德·福勒停止了為別人銷售刷子。這時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興高采烈。他在晚上製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銷售額開始上升時,他就在1所舊棚房裏租下一塊空間,雇用一名助手,為他製造刷子。他本人則集中精力於銷售。那個最初失去了3份工作的人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呢?
福勒製刷公司現有幾千名銷售員和數百萬美元的年收入!
境界談
一個人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標,這是人生的起點。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但這個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即合乎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合乎社會道德的。如果不是,那麼,即使你再有本事,千百倍努力,也不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