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短暫的,找到自己的快樂才是本質。用心去體會生活,凡事不要太計較。每個人都該用心體會生活當中的開心、快樂、幸福、成功、失敗與痛苦……隻要你用心去體會人生,那將是一種珍貴的幸福。

不為昨天的逝去而流淚

人生由三天組成,昨天、今天和明天。如果你在忙碌的今天為了昨天的失敗或不幸而哭泣,那麼你的今天就隻剩下了淚水。試問,你的明天又將何去何從?

對於很多人來說,對於過去都無法釋然。站在時間的長河中,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今天和明天,而總是沉浸於往事中,是極不明智的做法。昨天依然和我們有關,但是希望是不可能從昨天產生的,生活的奇跡永遠是今天的主題。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不要對昨天念念不忘,昨天無論是輝煌還是黑暗,都已經成為曆史。作為已經翻過去的一頁,我們何必要花費精力去自責,去悔恨呢?把握好今天,為了明天而準備,而不是為了昨天而哭泣。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在現實的大海中航行,如果因為昨天的風暴,而放棄今天的航線,恐怕那些人生的新大陸永遠也不會被發現。成功人士亦是如此,翻閱那些偉人的傳奇史,幾乎每一個人的成長階段都有一些傷口。所以不要輕易地放棄,不要讓自己陷入過去的沼澤。或許昨日誠可貴,但是今日價更高。

一天,一位得道高僧在休息前吩咐他的小弟子去給佛祖點上香火,這個粗手粗腳的小和尚不小心把香爐打翻了,香灰撒了一地,剛剛插好的香火也斷了,差點兒燃著了整個祭堂。小和尚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偷偷地躲了起來。第二天,高僧找不到小和尚,便親自來到祭堂探究原因,得知了事情真相後,他稍微有些生氣,但是很快就平息了下來。他派人去把躲藏起來的小和尚叫來。小和尚因為害怕,哭了一夜,眼睛腫腫的,心想這次肯定被重罰。高僧看了一眼小和尚:“你耽誤了今天的晨課,知道嗎?”小和尚抬起頭,很不解地望向高僧,然後低頭主動認錯:“師傅,我錯了。我昨晚打翻了香爐,你不生氣嗎?為何今日不責罰我,反而僅僅怪我耽誤了晨課呢?”高僧語重心長地說:“昨天你犯的錯誤,我是很生氣,可是事情已經過去了,再來追究誰的責任已無益處。昨天香灰已撒、香火已斷,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情了,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今天馬上換上新的香灰,重新點上香火,再把今日的晨課補回來。如果因為昨天的失誤,把今天的光陰也賠進去的話,那才是不可饒恕的。你明白了嗎?”小和尚恍然大悟。

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扮演過這個小和尚的角色,我們為了昨天的失誤而哭泣,甚至放棄了今日應該做的主題,明日再為今日的放棄而哭泣,日日相仿,人生就這樣丟失了它的意義。當昨天的事情我們已經無力改變,那麼就應該勇敢地去麵對它,把握好今天才是最有價值的行為。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或許荊棘叢生,或許障礙重重,可是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可以戰勝的,關鍵是你是否具備了戰勝它們的決心。昨天的荊棘叢林已經走過,即使傷痕累累,也不能代表我們無法跨越這條路。勇敢地走下去,傷在昨天,勇於今天,那麼成功就在明天。

人的一生要經曆過無數的風雨,無數的磕磕絆絆。看看我們小時候是如何學會走路的,我們一邊學走,一邊摔倒,我們沒有因為摔倒了,就長哭不起,就拒絕走路。相反,兒時的勇氣是巨大的,無論摔得多麼疼,哭一下子以後還是要走的,甚至第二天就把昨天摔跤的事情忘記了,或許這就是人堅強的本性。長大之後,這種本性是依然存在的,我們不能讓軟弱把它掩埋,要如同一個幼兒學路那般勇敢。

境界談

昨天的創傷已經結疤的創傷,我們不要再把精力放在它身上了。不要為昨天的失敗而流淚,但是要從昨天的創作中吸取教訓,避免今天成為第二個失敗的昨天。

謙遜,令質疑者閉嘴

愈是謙遜的人,別人愈是喜歡找出他的優點來推崇。愈是把自己的所作所為看得了不起而孤高自大的人,別人不但愈是瞧不起他,僅而愈是喜歡找出他的缺點,加以全力攻擊。

當年美國工程師查爾斯要開通巴拿馬運河時,人們對於這個壯舉,議論紛紛,毀譽不一,有人誇獎他勇敢堅毅,也有人罵他異想天開。但是他對這些毀譽一概置之不理,隻管自己埋頭苦幹。有人問他對於那些批評有什麼感想,他回答得十分適當,他說:“目前還是做我的工作要緊,關於那些批評,日後運河自會答複他們的”。

“讓事實自己去答複那些批評”--這真是指示我們治事方針的至理名言,這樣做比連篇累牘的吹噓要強過千萬倍。

後來運河果然如期完成,一時又是議論鼎沸,卻是眾口一詞地爭相誇獎他了。他自己怎樣呢?到播音室去致答謝詞嗎?寫一篇文章去向從前攻擊他的人做一有力的反擊嗎?或者站在第一艘通過水閘的船上,接受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