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談

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換位思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理解是偉大的,它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增進了友誼,避免了無意義的爭端,理解是一座舒心橋。隻有理解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理解既給別人帶來快樂,也讓自己免受煩惱之苦,可謂既利人又利己。

理解萬歲!

品味生活的幸福

幸福是世界節奏的一瞬間,是生命振子擺動的兩極之一。要停止那個擺,除了破壞它就沒有其他辦法。

爸爸問女兒:“你幸福嗎?”女兒答:“幸福。”

爸爸讓女兒試著舉例,女兒說:“比如現在呀。”當時晚飯後,他陪女兒一起登上樓頂,仰臥觀天上的星星。這隻是一件平常的小事,我們差不多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類似的經曆,都有這樣的無數幸福時刻。

爸爸讓女兒再舉例,女兒說比如媽媽愛用茶葉水洗枕頭,每每睡覺時都有淡淡的茶葉香味。還有媽媽在剛刷完油漆的屋子裏放些菠蘿,風兒一吹整個屋子就充滿了芳香的菠蘿味了。

這些本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誰也無心去在意這些,可我們卻難得有這樣的幸福體會,隻能到遙遠的童年去尋找這樣的感動。

這段故事是在收音機中聽到的,聽完之後,萌生了一種感動。生活中原來時時刻刻充滿了幸福,這幸福來自於生活的細枝末節,隻有用心去品味,幸福同樣有色香味,同樣可觀可聞可吃可品。

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欲離婚的女子厭煩了現有的瑣屑生活,但她一直對其外祖母的幸福和諧生活充滿好奇。有一天她終於忍不住打開了外祖母的日記,原來裏麵記錄著外公為她洗了多少衣服,吻過她多少次,洗過多少次腳……相信任何人讀到此處都會吃驚,原來生活中的瑣屑小事便是幸福的源泉。

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瑣碎之事點綴而成的,在這根線上的點點滴滴都融彙著幸福的紐扣。細品著細瑣的每一點每一滴,你都會覺得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品味生活要多想些美好之處。因為生活畢竟不是隻有鮮花,時時充滿陽光。我們要想成功地走出鬱悶和哀愁,就要多思考生活中美好的一麵,從中品味幸福。比如下班了,妻子做好可口的飯菜,這就是一種幸福,不要因為她時常埋怨而自悔自惱,也不要因為她的心胸褊狹而自怨自艾。再如,生病了,同事都拿著禮物來看望你,應該感到他們對你的關心,而不能過多考慮他們是否懷有其他目的。

一滴水珠可以照見太陽的光輝。品味生活的幸福是從小處著眼,不要因為事情小而忽略了別人對你的關愛。你上班遲到了,同事幫你打掃了地板,擦幹淨了桌子;下雨了,有人將傘伸到你上麵的領空與你共享;當你向朋友借錢,哪怕發生屠格涅夫《兄弟》中的“我”遇乞丐的情景也無所謂。所有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我們深深地懷戀,讓我們感動。

收獲與付出往往成正比。我們在品味別人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時也要想到去給予。其實,給予別人快樂也是一種幸福。給予幸福,你就會收獲幸福,因為你為自己創造了幸福。

境界談

生活是被幸福包裹著的,隻要我們用心去品味,我們就會時時感受到幸福時光。

智者忍一時,退一步

生在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裏,和別人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磕磕碰碰,出現點摩擦,在所難免。此時,如果仇恨滿天,得理不饒人,後果隻能是兩敗俱傷,魚死網破,而如果采取忍讓之道,則會“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哪個更劃算,不言自明。

中國曆史上,凡是顯世揚名,彪炳史冊的英雄豪傑,仁人誌士,無不能忍。人生在世,生與死較,利與害權,福與禍衡,喜與怒稱,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國家,都離不開忍。現代社會中,許多事業上非常成功的企業家、金融巨頭亦將忍字奉為修身立本的真經。因而,忍是修養胸懷的要務,是安身立命的法寶,是眾生和諧的祥瑞,是成就大業的利器。

忍是一種寬廣博大的胸懷,忍是一種包容一切的氣概。忍講究的是策略,體現的是智慧。“弓過盈則彎,刀過剛則斷”,能忍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絕不做頭腦發熱的莽夫。

忍讓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法寶。忍讓之苦能換來甜蜜的結果。

《寓圃雜記》中記述了楊翥的故事。楊翥的鄰居丟失了一隻雞,指罵說是被楊家偷去了。家人氣憤不過,把此事告訴了楊翥,想請他去找鄰居理論。可楊翥卻說“此處又不是我們一家姓楊,怎知是罵的我們,隨他罵去吧!”還有一鄰居,每當下雨時,便把自己家院子中的積水放到楊翥家去,使楊翥家如同發水一般,遭受水災之苦。家人告訴楊翥,他卻勸家人道:“總是下雨的時候少,晴天的時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