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後記(1 / 1)

寫完《塔裏木河傳》最後一段文字,當我望著厚厚一摞稿紙陷入沉思時,心頭忽然掠過一絲酸楚的感覺。塔裏木河是一條溢滿憂傷的河流,是它的情緒感染了我,而我卻力不從心,沒有把塔裏木河憂傷的個性寫出來。

但無論如何,這是我寫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本書,因為給河流作傳真是太別致了,這是一次新鮮的、令人心動的、當然也是帶著某種缺陷的文化嚐試。

這本《塔裏木河傳》,注入了我多年的文化積累和人生思考,力圖以學術的眼光和散文的筆調,向讀者呈現一個擬人化的活生生的塔裏木河的形象。為此,它涉及到了曆史、地理、農業、水利、文化、考古、哲學、宗教、藝術、語言、民族、民俗等學科,以求多方位、深層次地塑造塔裏木河的精神形貌。特別是這本書因列入《大江大河傳記叢書》而沾了光,加重了它的分量。

我特別要感謝河北大學出版社和該社總編輯任文京先生,沒有他們的文化膽識和獨到選題,就沒有這套叢書,也就沒有這本《塔裏木河傳》的麵世。

我長期生活、工作在新疆。現客居北京南郊,很少外出,閉門讀書,靜心寫作。任文京先生在選擇《大江大河傳記叢書》的作者時,因看到了我近年出版的《無聲的塔克拉瑪幹》和《最後的秘境——走進雅魯藏布大峽穀》,就把電話打到新疆,又從新疆追尋到我在北京黃村的住所。為這套叢書的出版,任文京先生表現了高度的敬業精神,特別是他在工作中的開拓意識和學術智慧,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1999年8月去塔裏木河進行全程考察時,新疆水利廳、塔裏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及農二師等單位,給予我大力支持和幫助。塔裏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管理局提供車輛,辦公室陳保留主任陪同我在塔裏木河中、下遊進行考察;農一師也派出專車,文聯主席金榮華先生一直陪同我完成了庫馬力克河、阿克蘇河和塔裏木河上遊等地區的考察任務。上述單位還都特別派出水利專業人員與我一起考察,介紹情況,從專業的角度對我進行幫助。我不僅感謝他們在炎夏酷暑中經受的辛苦,更要感謝他們對張揚塔裏木河文明所付出的極大熱情。

在此書寫作過程中,我的老友嚴效遵、孟丁山、袁國映等,給了我許多真誠的鼓勵和具體的幫助。我的夫人李桂美更是一如既往,對這部書稿和其他書稿的寫作一樣,付出的心血和分擔的辛勞令我難忘。

攝影家趙君安、範新剛、王德鈞諸先生,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珍貴圖片,隻選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已使拙作頓生光彩。

值此《塔裏木河傳》付梓之際,謹向上述各位和所有給我關懷和友誼的朋友,致以誠摯的謝意。

王嶸

2000年4月記於北京黃村達音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