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江河的懷抱裏繁衍生息,創造曆史。那奔騰不息的江河,充滿生機活力。
美麗而年輕。千萬年來,人類生於斯,長於斯,與江河的關係密不可分,“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那是我們的生命之河,心靈之河。江河哺育人類,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和古老的文化。一條河流就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就是一部鮮活的曆史。和人一樣,江河也是有生命的,而且它的生命豐富多彩、魅力無窮。人有生命終結的時候,江河卻應與天地同在,萬古長流。然而,我們看到流淌了千萬年的河流現在已是容顏衰老,身形枯萎,千瘡百孔,有的甚至瀕臨死亡。江河伴隨我們走過了漫長的途程,它像一位曆史老人,注視著朝代興衰,閱盡了曆史滄桑。我們記述曆史,讚頌英雄,卻忽視了江河母親,忽視了江河對人類的命運、生存環境、未來發展以及文化積累和傳承所起的重大作用。遺憾的是,我們對江河的生命情感和心路曆程,並沒有完全讀懂。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江河其實和我們的命運息息相關,因為江河既是我們生命所依的物質家園,又是我們精神所寄的文化家園。
自然是人類生命的源泉,社會是人與自然共同構成的整體。但我們對此並沒有清醒的認識,有時甚至和自然對立,從而導致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惡化。曆史已經證明,人類與自然不是統治與被統治、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而是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關係。我們應該敬畏自然,在此前提下,學會尊重自然,親近自然。敬畏就不會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尊重就應平等看待,不居高臨下,親近就會關係融洽,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的關係和諧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類自身。在整個生態環境中,大江大河流域最為重要,也最有代表性,因為這是經濟、文化發展的集中區域,它的生態問題也是可持續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古人將日月經天和江河行地並稱,都含有永恒不變之意。現在,日月經天還在有條不紊,江河行地卻出了問題。江河枯萎、斷流、幹涸、汙染以及洪水泛濫等,這種種現象令人憂心忡忡。江河的生命危機,其實是人類麵臨災難的先兆。江河是不能衰亡的,它應該是久遠無窮的,因為它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文化代代傳承的載體。
帶著這種使命和情感,我們編輯出版了這套《大江大河傳記叢書》。叢書第一輯共七本,即《黃河傳》、《長江傳》、《珠江傳》、《運河傳》、《淮河傳》、《塔裏木河傳》、《雅魯藏布江傳》。第二輯四本也正在寫作之中,包括《鬆花江傳》、《遼河傳》、《海河傳》、《瀾滄江、怒江合傳》。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江河、愛護江河、關注江河的命運。這套傳記叢書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曆史書和地理書,也不是旅遊指南,而是以江河為載體,綜合曆史、地理、環境、生態、經濟、文化、民族、民俗等多個學科,糅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既寫出江河的共性,又突出每條河流的個性,展示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曆史的久遠、文化的厚重、思想的深邃、江河的魅力,表現中華民族的曆史、現在和未來。
江河哺育了我們,我們應該有報恩之情。我們希望更多的人樹立憂患意識、關愛意識、反哺意識。隻要日月經天,那麼,行地的江河就應該永遠清澈,永遠充沛,永遠歡快地奔流,流入我們的心海,也流向綠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