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的寫作終於完成了,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但卻絲毫沒有放鬆的感覺。也許,是我還無法在短時間裏從寫作的興奮抑或思維的快樂中解脫出來;也許,這薄薄的紙頁根本承受不起太多的希望和期待,因為過程遠比結果更複雜,更精彩,也更值得緬懷。每當想起在平西生活的平淡而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想起在宿舍裏在那台破舊的“筆記本”上寫作的每時每刻,我的內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在平西村,我經受了那裏近幾年來少有的高溫酷熱天氣,感受到了這些“無地農民”的質樸而熱情的民風。幾多時候,吃過晚飯我和梁增全先生散步在邕江一橋邊,在清爽的夜風中,欣賞著“綠城”流光溢彩的夜景。從交談中我了解了平西和平西人的酸甜苦辣,也體會到許多做人的道理。這將為我日後人生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和積澱。

感謝我的“忘年之交”梁增全先生,以及梁先生一家對我無微不至的關照。梁先生把家裏本來用來出租的房子騰出來給我住,而且堅持讓我在他家裏吃飯,他說外麵的飯菜哪有家裏的衛生。他不厭其煩地充當我的報道人,使我的田野工作得以順利地完成。

感謝我的家人。感謝平西村的村民們。感謝那些關心我的善良的人們!

最應該感謝的是我的導師徐傑舜教授,他幾年來對我的悉心指導,為我這個注重追求自我,而又有些“華而不實”的“文學青年”打開了“人類學之門”,走上“人類學之路”,讓我喜歡上了這門以寬容和理解為精髓的學問。徐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求真務實的治學風格以及寬容的學術胸襟,為我樹立了一個優秀人類學者的榜樣。徐老師平時對我在田野上的嚴格要求以及在書稿寫作過程中細致入微的指導,幾年的師生合作,亦師亦友,使我們在人類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本書應該是大家共同的一個美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