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 / 3)

七月十四日 實踏興安嶺空望阿爾泰 上中下三策

早八時王應榆、張誠、錢桐、李華英、夏仲毅五君同乘一號飛機離肅州赴蘭州。下午五時半二號飛機由蘭州抵肅州,特來迎李君浣生、王君俊生與餘也,餘默思此次西北之行,未達最後目的地,良用悵然。回溯民國十五年冬季餘在青島礦務之暇,編《新疆問題》一小冊,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列入國民外交小叢書。當時窮力搜羅中外各書之要點,特提出:(1)邊防問題。(2)種族問題。(3)礦產問題。發表個人意見,借以喚起國人之注意。餘欲往遊久矣。乃此次竟不得前去實地調查,且餘離滬出發之日曾對友人放言,前年既踏黑龍江漠河一帶之興安嶺,此番將登新疆極邊之阿爾泰山。今則僅到祁連山而止,其悵惘為何如耶,是夜輾轉不能成寐,最後自擬三策,照原定計劃赴新疆調查礦產上策也,不能入新疆,改往青海遊曆中策也也,如上策、中策俱不能行,則多遊甘肅、陝西二省之地,斯為下策矣。

七月十五日 由肅州返蘭州 苦樂之分安在 十五年宿誌 遇王楊長談新事

拂曉即起,六時與李浣生、王俊生二君同往飛機場,照列過磅,餘體重較離滬時增加一公斤,想一星期的古廟生活,天天以韭菜雞蛋與本地元色夾沙麵餅充饑,以馬廄為鄰之土炕安睡,以書本作枕,雨衣為被,尚是不惡。雖有四凶同時為敵,並未為之打倒。好在餘出發之先,曾在滬請吳興業醫士注射霍亂與傷寒預防劑,更覺有恃無恐。且餘於此種生活早經飽嚐。曩在東北服務礦界,足跡遍遼、吉、黑、熱四省。所遇之艱難困苦實有逾於此者。須知世界上無論何種環境,皆是相對的,而相對的程度,又視個人之哲學觀念為標準。甲之所謂苦,未必非乙之所謂樂。乙之所謂苦,或又轉為丙之所謂樂。譬如民國十六年夏季,奉軍由豫東退,炸毀黃河鐵橋,京漢路火車南北不相聯絡。某日,餘因事偕一摯友由安陽縣六河溝煤礦返鄭州,及抵黃河北岸,天已深黑,亟徒步渡橋,冀搭南岸之火車。忽遇空煤車數輛當於橋之中途,須跨越而前。過第二輛時,餘友失足受傷,不克前進。因相偕於煤車內休息度夜。翌晨一輪紅日,徐徐由河底上升,極天下之大觀。旁人當此,或將以為奇苦。而餘實以為樂。試問於山巔觀日出者大有人矣!於海上觀日出者亦大有人矣!其能於黃河鐵橋上觀日出者有幾人哉?天之所以賜我者獨厚而我何為不樂哉?又如二十年隆冬,餘自漠河探金礦返哈爾濱,驅耙犁(滑冰馬車)於黑龍江中與額爾古納河中,曆十五日之久。冰天雪地,冽風野露。飲食起居,悉越常軌。旁人或以為大苦矣!而餘則當之彌樂。二者實為餘生平最難得之境遇,亦為餘生平最快意之經曆也。吾人之哲學觀念既各不相同,各人所處之環境亦不能無變化。變化愈大斯相對的區別亦愈大。而此變化與區別畢竟於人生有益而無害。譬諸登天堂而未入地獄者,絕不知地獄之苦。入地獄而後登天堂者,必更覺天堂之樂。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說:“我不入地獄地獄終為地獄”。嗟乎!餘十五年來所以孜孜矻矻轉輾遼、吉、黑、熱之境縈繞甘、寧、青、新之地,此物此誌也!餘所以不揣冒昧編《新疆問題》著《英國侵略西藏史》辦《東北礦學會報》者,亦此物此誌也!惜乎艱險冒矣!犧牲嚐矣!而效果未見,可愧也夫!六時三刻航站一切手續辦完。二號飛機遂振翼上升,與肅州暫別矣。天朗氣清,坐立俱穩,九時一刻抵涼州。少憩即向東續飛。十時半安抵蘭州。寓金城大旅館,乃商務印書館舊址。房間雖小,尚稱潔淨。歐亞航空公司蘭州站重要職員亦寓於此。李杜代表王子耀及盛世才督辦鄉友楊夢周於昨日乘二號飛機由西安抵蘭州,亦寓於此。餘於王君子耀久耳其名,今日雖屬初見,深知其赴新之使命。與楊君夢周則昔年曾同事於東北大學,相知有素。故於二君赴新之先,願將鄙見盡量貢獻焉。

七月十六日 留蘭州 遊小西湖 臥虹橋 雷壇

上午謁甘肅省公安局汪局長。下午訪老同學前實業廳長趙君元貞,未遇。遂與李君浣生同遊小西湖,湖在省城西門外,即古蓮花池,周廣二百餘畝,經清光緒七年誥授光祿大夫會辦新疆善後事宜護理陝甘總督甘肅布政使司布政使湘鄉楊昌源修理。光緒九年總理甘肅營務處午莊方伯魏公創修龍王廟一座,東西院各一所,螺亭一座,來清閣一座,四明亭一座。池中疊石為舟,其旁皆種蓮花。唯現在滿池葦草而已,無一朵蓮花可見。東西兩院建築頗為幽雅,西院穿牆題名晚紅院,背題醉流霞。內有盟鷗館、夢魚齋、惠風軒。各懸聯語,東院穿牆題名早紅院,背題挹爽氣,內有藕香館、思鱸齋、嘉魚軒。亦各懸對聯,螺亭位於園之北牆,下臨黃河,盤旋而上。不但全園風景了如指掌。即蘭州山水亦曆曆在目。亭有一聯曰:“淘不盡萬人幽恨,四海窮愁,任眼底大河東去;看得開百歲流光,一場春夢,覺懷中爽氣西來。”堪稱雋永。餘於此攝全園活動影片並園外黃河風景。忽遇鄧寶珊主任亦遊此園,略談而別。小西湖現為甘省建設廳第二苗圃。園外河邊設有抽水機一座,為灌溉苗圃及附近民田之用。歸途登臥虹橋,橋跨阿幹河,在神川門外裏許,一名握橋,不知造於何年,相傳創自唐代。清乾隆時火於辛己,水於乙未。兵燹於辛醜,嘉慶丙辰年重修,橋形如弓,長十餘丈,上蓋屋,足蔽風雨,旁有握橋禪院,距此裏許有雷壇廟,明肅藩建。清嘉慶十七年那彥成督甘時重修。廟左為阿公祠,清初平青海有功者阿桂之祠也。廟東有牡丹園,幹高可二丈許,佳種甚多。

惜花時已過耳。返旅館後邀王子耀、楊夢周二君聚餐談話。

七月十七日 黃河橋上攝警察 白塔山下嚼醉瓜 “鷸蚌相爭” “雞鳴起舞”

上午應省公安局汪局長之約,為省公安隊攝活動影片,始排隊於北門外黃河鐵橋上,繼而向南岸步行,又繼而水警隊由橋上躍入河中順流遊泳。水勢湍急,非長於此道者不敢嚐試。另派數警乘羊皮筏子追隨。餘一時手腳頗忙,汗流浹背,但興趣甚濃。乃乘餘勇與李君浣生及公安局胡科長登北塔山(俗稱白塔山)。山在黃河北岸,廟殿重重,其頂有北塔寺,建於明正統年間,清康熙六十一年重修。登此得全城之鳥瞰。若按圖索驥,絲毫不爽。餘亟取攝影機作掃射,蘭州山川之險要盡於此焉。其西有金山寺,聞寺內八卦亭有夏禹岣嘍碑。惜未得往睹,僅於管郵務長公館內見其仿本。下山至公安分隊駐所略事休息。餘因渴甚,大嚼西瓜與醉瓜。西瓜甚甜。醉瓜似象在美國所食之香瓜而形圓,大逾四倍,味尤鮮美,蘭州特產也。現正上市,每枚售價洋二三角。賤時隻須半角而已。午刻赴高等法院院長曾友豪之宴,宴畢至建設廳參觀,承劉汝番廳長贈關於建設之刊物數種,後至省政府謁朱紹良主席。談半小時而出。甘肅省政府公署為明肅王邸,基宇壯闊。園亭之勝,不特冠絕西北,抑且雄視中原。上次由西安抵蘭州謁朱主席時,適在夜間不及參觀,今見二門左壁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圖。右壁畫聞雞起舞圖,並有大字“臥薪嚐膽無恥者功難濟,破釜沉舟有誌者事竟成”。聞為西北軍時代所製雲。晚汪局長招宴於杏花春飯莊。

七月十八日 甘寧青鹽務 重遊五泉山 蘭州沿革 蘭州與西北 各地之交通 黃河輪運問題 牛羊皮筏

上午見甘肅省榷運局局長張九如,藉悉甘省鹽務情形。

(一)沿革共分四個時期。第一時期,自民國四年至七年為分省以前之花定榷運時期。第二時期,自民國八年至十五年前半年為實行稽核製度稅局持權之時期。第三時期,自民國十六年至十七年終,為花定鹽運使署時期。第四時期,自民國十八年至現在為分省以後之榷運時期。

(二)鹽類有池鹽、井鹽兩種。池鹽又分二種。一則出自天然,不借人力,每當初夏,即由附近居民齊集池邊,任意撈取。如湯家海、高台二處是。一則須賴人工汲曬,並須預儲隔年雨水,作為種子,名曰種鹽。亦有不煩下種,治畦灌水,一經日炙即可成鹽者。至於井鹽製造,必借火力。其含有水分者曰水鹽。幹燥而製成磚形者曰火鹽。

(三)產銷據最近三年統計之平均每年產額約十七萬擔,銷額約十二萬五千擔。

(四)稅率正稅計每擔自一元至三元不等。保運費每擔至少三角,至多一元。磅虧每擔一律三角。三項合計最小稅率為一元六角,臨夏分局行之。最大稅率為四元一角,一條山分局與雅布賴分局行之。

(五)稅額民國十九年為四十七萬餘元。二十年四十一元餘元。二十一年四十七萬餘元。二十二年上半年(本年一月至六月底止)二十二萬四千餘元。

(六)局用經費與解款現在甘肅榷運局全年經費為十一萬六千八百三十六元。再加緝私統領部全年經費七萬一千五百七十五元,合計十八萬八千四百一十一元。所有稅款收入,除開支上項經費外,按月解交省政府,補充本省省城教育經費,計全年需三十二萬元。

(七)花定鹽區與甘寧青分區鹽稅收報之比較按花定整個鹽區之支配,寧夏每年可銷十七萬擔,稅收約可得七十五萬元。青海每年銷二萬擔,稅收約三萬元。甘肅每年銷十三萬擔,稅收四十萬至六十萬元。全年共銷鹽三十二萬擔,稅收約一百四十萬元。自分省以後除甘肅實收報四十八萬元外,寧夏每年隻報收三十餘萬元以上,青海隻報收一萬餘元。合計不過八十萬元。

(八)結論欲整頓鹽務,似有恢複花定稽核製度之必要。

下午伴浣生重遊五泉山,造其頂,並收其景於匣。上次匆匆到東龍口已足窺蘭州之形勢。此番更得高瞻而遠矚。憑欄一眺,背倚皋蘭、華林兩山。麵臨黃河,由西南蜿蜒而東北,鐵橋橫貫其間,外加北塔山之屏障,洵壯觀也。考蘭州古為雍州之地,周初屬西羌,春秋屬秦,戰國秦昭王置隴西郡,漢昭帝始元六年分置金城郡。唐武德二年設蘭州治五泉縣,乾元初屬隴西道,寶應初陷於吐蕃。宋元豐四年收複仍為蘭州,屬秦鳳路。金屬臨洮路。元屬鞏昌路。明洪武降州為縣屬臨洮府。成化十三年複升為州,清乾隆年間改為皋蘭縣,民國因之。地當黃河流域之上遊,東通陝西河南,南通四川,西南通青海、西藏,西通新疆,北通內外蒙古,東北通寧夏、綏遠。豈特西北之重鎮,抑亦全國之中心,其將為開發西北之樞紐乎!複興中華之基礎乎!惟交通亟宜改良。改良須分五項。

(一)鐵路速完成隴海鐵路。一麵自蘭州向西修築鐵路通青海,向西北修築鐵路通新疆。

(二)公路目下汽車自蘭州東至西安須行七日,西至西寧須行三日,西北至肅州須行十日以上,且極危險。陰雨則廢。因諸路向未經正式修築也,現亟須將(甲)蘭窯(自蘭州經平涼至涇川縣之窯店鎮即甘陝交界通西安之大道約長二百公裏);(乙)蘭湟(自蘭州至青海之湟源);(丙)蘭星(自蘭州至甘新交界之星星峽);(丁)蘭中(自蘭州至中尉,由中尉至寧夏包頭已有汽車路較好);(戊)蘭碧(自蘭州至四川交界之碧口)五條幹線完成。再造各支線。

(三)水路考黃河上遊雖水流湍急,並非不可行舟。向例寧夏以上多用牛皮筏、羊皮筏或木筏順流而下。自西寧至蘭州隻需一日半,自蘭州至寧夏隻需四日,但甚危險,易遭覆沒。蘭州東二十裏有俗稱桑園峽、煮人鍋、大招壁、狼石頭、月亮石、鷹仆石者,皆黃河中最險之處,牛羊筏滿裝貨客在此慘遭滅頂者殆無虛歲。寧夏以下至包頭則多用高幫船、七站船、小五站,上水下水均可。惟上水須拉纖,且速力甚小。此後亟宜利用小輪船,俾得往來於西寧、包頭之間。聞民國七年曾有官商合股組織甘綏輪船公司購置飛龍輪船一艘,長六丈、寬一丈四、艙深四尺、載重二萬斤,僅於橫城堡至河口行駛一二次。同年張廣建省長納美國工程師之言,在上海求新廠定造汽船二艘。八年由包頭試行,成績不惡。惜張即辭職,輪行亦即中止。今宜測量河道,規定船式,通盤籌劃,實行輪運。

(四)航空目下已有西北航空公司之航線,但航行無定期,且主權多操縱於德國駕駛人員之手,亦宜設法改良,力求便利。

(五)電報目下交通部原有之有線電報因常常毀壞竟不可恃。無線電報亦因電力不足,聯絡不善,輒致延遲。轉不若歐亞航空公司蘭州無線電台之敏捷,既可與各站通報,又可與上海總辦事處直接通報。蘭州地位之重要如彼,而電報收發之遲鈍若此,幾何而不失時僨事,自宜添置有力無線電台冀與各處直接通報。既便軍政,複利商民,此事曾向朱主席麵陳,且屬輕而易舉,想不久或能實現也。以上五項自以鐵路最為有效,竊恐一時不克興築,宜於公路、水路二項提早努力,則西北前途將大放光明也。

七月十九日 甘肅礦務 “中尉之世外桃源” 甘肅農產 鴉片與棉花 節園 碧血碑

早美國克羅拉多礦務大學老同學趙君元貞來旅館,暢談一時。趙君謂甘肅礦產頗屬豐富。但人財兩缺。迄未作正式之經營,偶有小規模之礦廠,多遭失敗。惟阿幹煤礦、岷山煤礦、肅州南山煤礦尚能獲小利,然亦多用土法而已。少頃,李向恒君來訪,李君吉林長春人,曾留學日本畢業政治經濟科。返國有年,誌氣超軼,餘初不相識,李君於《蘭州日報》得見餘之行蹤遂來晤談。李君同伴五人,由包頭徒步至蘭州,將自此繼續西進遨遊新疆各地,令人感佩。沿途經曆,或驚險如寧夏西南小道之遇匪脫走;或登世外桃源,如中尉山穀居民之熙熙攘攘,荷鋤而歌;或奇趣橫生,如河內鴿子魚之蛻變,如山頂宿夜之挑水煮飯,娓娓動聽。他日渡過玉門關,涉足天山地,其異聞軼事必將十倍於是耳!後旅館主人告以省城河北之廟灘子出醉瓜最多,十八家灘產黃瓜與茄子,茄子或長或圓大逾江南所產。皋蘭縣之範家坪與河州屬之唐王川俱產杏。大而甜,最著名。餘因而考查甘省其他農產品。除煙草早已名震全國外,尚有棉花、稻米、藥材(以甘草、大黃、枸杞子為最著)及蠶桑(隴南鄰近四川之地產之)。惜乎鴉片滿地,毒中人民。聞甘省全年收入共七百萬,而鴉片煙稅一項占三百萬至四百五十萬。前年邵力子主甘時禁種鴉片,結果省庫支絀異常,現又放種。不啻飲鴆止渴也。為甘省政府與人民前途計,亟宜改種棉花等農產,使人民除去鴉片之害。而省庫亦無支絀之虞。聞甘省土地頗宜種美國之高原棉花,亦稱陸地棉,而向來種棉區域亦甚廣,如西北之敦煌、安西等縣,亦均產棉。可見甘肅棉產實達北緯四十一度,其南更不成問題。而甘肅人民所衣所用之棉花多由外省輸入。如以棉花易鴉片詎非正策,願省政府注意焉。抑餘嚐聞就目下種鴉片而論,甘肅全省土地計有種鴉片者凡五百萬畝。以每畝收稅兩元計算(實收每畝有至四元者)應可得一千萬元。何以省政府實收隻三百萬至四百五十萬元?其症結所在,殆非吾人所忍言矣!下午與浣生同遊節園,明肅王邸園也,現為中山公園之東園。任人遊覽,亭台參列,景物頗勝。由省府公署後門進,前排為玻璃廳,須拾級而上,現為省府會議或宴客之所,左有肅王烈妃遺仟。崇禎十四年李自成遣賊陷蘭州,執肅王世子識,不屈遇害。肅王妃顏氏、趙氏、嬪田氏、楊氏倉卒率宮人二百餘奔邸園北城樓,將投黃河。賊追急,顏妃遽以首觸肅先王所書碑死。後排為鹿囿與菜畦,畦有左文襄公一聯雲:“不可使百姓有此色,必先以天下為己憂。”最後排為望河樓,其右為肅藩僚屬之義塚。樓倚城牆下臨黃河,樓下有二碑,高者曰碧血碑,似有血痕,即顏妃碎首處雲。是晨七時歐亞飛機一號與二號同飛往迪化。乘客有王子耀、楊夢周及郭君三人。

七月二十日 青海之青鹽 蘭州工業 造幣廠 製革廠 織呢廠

赴西門外參觀榷運局,見各種鹽樣。當推青海之鹽為最佳,色青故名青鹽,兼足表示其出處,形為立方結晶體。味極清鮮,能治疾,青海原為古時之海,以地質變遷,曆久漸涸,聞從前周圍八百餘裏,現隻四百餘裏,當與美國西部猶太省大鹽湖之成因相似。寧夏阿拉善旗之鹽湖出產亦多而且佳,西北產鹽既甚豐富,民食似宜不成問題矣。然而貧苦者太多,竟有一般民眾無力購用食鹽,常代以辣椒末,致生一種頷下奇瘤。現榷運局已派人往各處調查真相,以圖補救。榷運局旁有軍器製造廠、造幣廠、製革廠。餘乃至造幣廠參觀,見有印花機器十部,每部每日能鑄銀幣五千元,近因生銀缺乏,每月隻鑄七八萬元。機器原為鑄銅元者,由前隴南鎮守使繁錦購置於天水。民國十七年始移省城,改鑄銀元。先後已共鑄銀元一千二百萬。但目下流通於市麵者不過二三十萬而已。所鑄銀元樣式為民國三年袁世凱頭,成色較遜。製革廠向來開支浩大,而生產有限,出品不佳,曆年虧耗,似難振興。據前農商部刊行之第七次農商統計表,甘省之家畜頭數,馬為二十三萬六千六百二十頭。牛為四十五萬五千八百四十一頭。驢及騾共為三十八萬三千一百一十六頭。羊為五百二十三萬五千零六十五頭。豬為五十二萬九千四百一十頭。製革之原料正不患不足,而製革廠之成績黯淡若是。管理與技術兩方麵殆亟宜改良也乎!甘省羊毛素為出口之大宗,南方綿羊每年每頭剪毛僅四磅。甘肅綿羊每年剪毛兩次。牝牡平均每頭每年可得八磅。如設法改良尚可增加。前清左文襄公督甘之時,即有見及此,集資銀二百萬兩創辦織呢廠於省城南門外,規模宏大,冠絕西北。惜後人辦理不善,出品既劣,成本又高,機器損壞不知修配,虧累不堪,遂致停辦。民國以後雖屢次圖謀恢複,均歸失敗。目下廠址為軍隊所占,內部機器狼藉不堪。甚至軍人隨意毀折,或以易錢或作薪炭,即房屋門窗玻璃亦均被毀壞無餘。大呼“開發西北”、“謀國家新建設”、“民生主義”者安可不深切思之!傍晚獨雇人力車往河北廟灘攝瓜田影。醉瓜之外又有飯瓜一種,累累仆地,今年大熟。瓜戶對之深以自豪,餘亦賀之。並買得數枚返寓以饗同伴。

七月二十一日 黃宣慰使由迪返蘭 新疆問題究是什麼

下午六時歐亞一號飛機載黃宣慰使、高長柱、楊秉離、艾沙自迪化到蘭州。同往金城旅館休息,少頃即赴省政府謁朱主席。深夜始返旅館。宣慰使較離京時略形消瘦,而精神煥發,藹然可親,與前無異,胸襟尤為坦白。餘叩以個人尚可往新疆一行以償宿願否?當蒙指示宣慰事宜業經告一段落,奉中央命令收束。如於此時以個人資格前往,亦有所不便,蓋當此地方不靖,軍事狀態常未脫離之際,一切礦產,直無法調查。不如暫休。準於甘肅、陝西二省多加視察。於公私兩方較有裨益。餘深謝之。然從此餘了所謂上策者不克實行矣!十年蓄誌,一旦可達而不果達,遺憾滋多。雖然餘腦筋中之新疆問題自經此行,自問巳認識清楚。正當解決之途徑似已尋得。敢放厥辭,以供芹曝焉。

(一)新疆問題非種族問題也。新疆省種族最為複雜。漢回之分似甚嚴明,加以曆史上數次互殺,論者遂以為種族問題即新疆問題。殊不知回人之仇視漢人,初非以其為漢人而仇視也,即曆次倡亂者亦並非全是回人,而平亂者亦並非皆屬漢人也,新疆問題,自有種族問題以外之問題在!

(二)新疆問題非宗教問題也。新疆境內回教勢力最大,回教以外又有佛教、耶穌教。回教例不與他教通婚。俗尚雖各有不同,然向來宗教信仰自由,並無此教壓迫彼教之事。回教原分纏回、漢回二種。纏回人數最多,而性情多屬純良,曆次內哄未聞以宗教二字相號召也,新疆問題自有宗教問題以外之問題在!

(三)新疆問題非外交問題也。新疆地位,北鄰俄國而南鄰英屬印度,英俄二國垂涎已非一日,俄國勢力之伸張於天山北路,英國勢力之潛伏於天山南路,已為公開之秘密。此外土耳其回教大同盟之高調,日本黑龍會之蹤跡,俱屬可聞可見。是新疆之外交似甚複雜矣!惟人必自侮也而後人侮之。苟不為虎作倀,不引狼人室,彼雖貪橫,亦將無所施其伎倆,新疆問題自有外交問題以外之問題在!

(四)新疆問題非軍隊問題也。新疆兵額向屬有限,兵災匪患,罕有所聞。此變自金樹仁出走、馬仲英率隊入新,古城子與滋泥泉之役,號稱激烈,轟動一時。然實際各方麵實力俱屬有限,且總計省軍馬軍以及現在新疆之東北軍人數不過三萬人。以新疆範圍如此之大,區區兵額,何患無插足地。若言國防,正慮勁旅之不敷分配焉!新疆問題自有軍隊問題以外之問題在!

(五)新疆問題是政治問題也。新疆僻處西陲,向若無人過問,前清輒以為罪人放逐之地。自楊增新主政後,專以閉關愚民為政策。楊死金繼,蕭規曹隨以外,再加之以更苛刻之剝削,更嚴厲之專製。待纏民如牛馬。縣知事則自視為神聖,作威作福,予取予求,不仁之政,必有餘殃。凡稍讀吾國近代史,留心西北狀況者,便知前清同治回民之亂並非仇視漢人實為恨政府之暴虐。禍源之來非一朝一夕矣。是故新疆問題不在乎種族、不在乎宗教、不在乎外交、不在乎軍隊,而實在乎政治。政治黑暗,政治腐敗,政治暴虐,乃各種問題之問題。政治問題能解決斯新疆問題亦解決矣。

(六)政治問題乃人的問題也。新疆民族雖極複雜,而民風純良,地產豐富,實非難治。獨恨主政幹不得其人,上不雲乎!新疆政治楊增新時代已腐敗矣!至金樹仁時代更甚。是金更不如楊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是以有本年四月十二日之變。故今後新疆問題之如何解決,全視乎政治之如何改良。而政治之如何改良,尤視乎執政者為如何人,然則按照目下情形新疆省政府究宜具何種資格始足以改良政治而將新疆問題完滿解決乎?曰第一須有遠大之眼光、犧牲之精神。其出任艱巨,實為新疆民眾謀永久之幸福,並非為個人謀一時之富貴尊榮或滿足虛狂的領袖欲。第二須有知行合一、切實建設之才能。第三須忠勇廉潔、磊落光明,不貪錢,不怕死。此三德備矣,人的問題可以解決!政治問題隨之解決!所謂新疆問題亦不解決而自解決矣!非然者,不論其所憑借如何堅強,其所策劃如何周密,其所布置如何妥當,其所宣傳如何正大,其失敗也不過遲早之分而已!所謂種族問題、宗教問題、外交問題、軍隊問題以及種種問題,亦將紛至而遝來。解決之途藐乎遠矣。

七月二十二日 黃宣慰使離蘭赴京 蘭州商業與市政

早六時半黃宣慰使與高長柱、楊秉離、王俊生乘一號飛機離蘭州赴京。甘省政、軍、警、法、學界俱到機場送行。從此宣慰使署人員之仍留西北者,惟餘與李浣生、艾沙三人而已。艾沙原籍新疆天山南路英吉沙,二年前冒萬險,隻身離新,由西伯利亞鐵路繞道到京,向中央政府請願,未得要領,即留京學習漢文漢語。成績甚佳,得入參謀本部任職。此次隨黃宣慰使赴新,實作向導。惜乎其不能久居也!餘與討論新疆問題承示內容至詳。浣生於機場附近驟見一馬,乃躍而登,馳驅如風,似一掃其胸中鬱勃之氣者,餘為攝一影以誌紀念焉。午餐餘等三人同食,食畢同遊中山公園西園。即前清藩署,內有天香亭頗幽雅。忽天雨。蓋西北大陸氣候於夏秋之季變化極快雲。乃返旅館與館主談蘭州商務。據稱從前貿易頗盛。輸入品由陝西或包頭來者有洋廣雜貨。由陝西一路來者又有茶葉、皮匹、棉花、紙張。由四川來者有川縐、川緞、茶葉。由青海來者有紅花、藏青皮毛。由寧夏來者有米、地氈。由新疆來者有葡萄、棉花、桂子皮、玉石。輸出品以鴉片、毛皮為大宗。次為藥材、水煙。輸出入價值總額不下二千萬兩。惟近來交通阻礙,現金缺乏,商業大為不振。僅以水煙葉一項而論,停閉者有半數之多。現在市街上最普通之商品堪稱鴉片,或屬專營或屬代賣無不標其名曰營業處,大洋一元可購好土三兩。此外則鴉片煙槍煙鬥幾隨店俱是,且價極廉。銅元數枚可得一具,足證明吸煙人之普及矣。凡八口之家藏有煙具十副,八副各人自用,二副則備以饗客也。至於蘭州市政,街道全是土鋪,陰雨則汽車、人力車俱失效能,惟騾車可用。電燈頗明亮,電話則常壞,呼喚不靈。長途汽車惟蘭州至西寧一段開行,他如蘭州至西安因沿路多匪患停辦久矣。晚至皖江春觀劇,有《文昭關》、《珠簾寨》等出。調均皮簧。另有一戲院在金城大旅館附近,則專唱秦腔。尚有一戲院專演電影,但影片不佳,營業平常。

七月二十三日 蘭州西北問題研究會暑期演講 甘肅教育 青海現狀

上午九時西北問題研究會蘭州分會暑期學術演講會在西門外甘肅學院行開幕禮。郭子藩君主席。到者數百人,省城政軍學各界均有代表蒞會演說,盛極一時,蓋此種學術演講會於甘省尚為創舉也。餘忝為來賓之一,亦被邀演說,因述感想二點。(一)西北問題研究會將為開發西北之先導。而蘭州實為西北地方之樞紐,且西北問題之研究決非空言或筆端之研究,自宜實際調查下苦工夫。故總會地點當以蘭州為最宜。今蘭州乃僅以分會稱,而總會反設為上海,夫豈以目下人才、交通、經濟種種關係便於彼而不便於此乎?抑西北人民對於西北問題之研究反不如西北以外之人民乎?抑全國人民對於西北問題之研究尚缺乏相當之興趣乎?(二)暑期學術演講會在甘肅學院舉行,而主持者非甘肅學院,亦非甘肅教育廳,而為西北問題研究會蘭州分會。此其故蓋可深長思焉!以餘推想,乃當局注重西北問題之至意,欲借此演講會為研究西北問題之一種工作,更欲借此演講會引起研究西北問題之興趣也。開幕禮畢共攝一影以誌紀念。郭君導餘參觀甘肅學院。甘肅省之最高學府,亦開封以西塔城以東之最高學府也。計分文學係、法學係、教育學係及醫學預科,若理科工科概付缺如,此外亦並無工程學校,昔年餘之老同學趙君元貞任實業廳廳長時尚設有一礦師養成所,旋即停辦矣。目下甘肅省城全年教育經費由榷運總局撥充者有三十二萬,省城學校除甘肅學院外尚有中學一所、女子師範一所、中等師範一所、甲種農業學校一所、高等小學約十所、初等小學十餘所,另有回教徒自辦之清真學校一所而已。據熟悉甘省情形者言,全省辦學成績,當推天水為最善。因當孔繁錦任隴南鎮守使時,頗勵精圖治,地方實業教育逐漸進步。即市政一項亦大有可觀,吾嚐聞論甘省縣缺者有“金張掖(甘州)、銀武威(涼州)、秦(秦州)十萬”之稱。秦州即天水,可見其地方原屬富庶。以地方之財,辦地方之事,實為官吏之正道。而於西北則不可多見焉!孔氏蓋佼佼者歟!甘肅學院特為西北問題研究會辟一陳列室,陳列會中研究之成績。餘見有甘肅華亭之魚化石及青海樂都虎狼崖之蛇紋石。前者用作古玩,後者用作雕刻。又見甘肅西部敦煌、安西一帶之石油樣數瓶,惜未經詳細化驗。此外有地圖照片及調查記數種。郭君提倡之功居多焉。郭君曾親到青海。餘因於展覽之餘,詳叩青海現狀,承答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