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郝--出自商未地名(1 / 1)

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

郝姓大探源

郝姓的起源是出自商末的地名。

遠古時代的太昊的部下郝骨氏,輔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郝骨氏的裔孫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郝鄉。於是期的後代就以封地為氏,即為郝氏。

除此之外,郝姓中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血統。古代少數民族烏桓族以遊牧射獵為生,漢武帝以後歸附漢,活動在我國北方。烏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為姓的人。唐代南方蠻族中也有以郝、劉、楊為姓氏的。可見,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為姓氏的郝氏外,古代北方及西南的少數民族中也有郝姓。

繁衍之跡

赫姓的起源地是今山西太原,秦漢之際,郝姓人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遷移。晉末,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蕩,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遷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台,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占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59%。

郝姓名人

力拒諸葛亮的曹魏大將郝昭

郝昭,山西太原人,是曹魏大將,曾在陳倉拒守諸葛亮,諸葛亮包圍陳倉20餘天,派人勸降不成。郝昭堅持到援兵趕到,由此賜爵列侯。

郝昭事跡未見於《三國誌》,但他留下一封遣書,流傳後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份遺書篇幅不長,不妨抄錄於下:吾為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塚,取其木以為攻戰具,又知厚葬無益於死者也。汝必斂以時服。且人,生有所處耳,死複何在耶?今去本墓遠,東南西北,在汝而已。

郝昭在給兒子的遺囑中,坦率承認多次掘人墳墓,用棺木作攻戰之具,有此經曆,所以他深感厚葬對死者並無益處。由此可見其人對身後之事的處置非常達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