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縱橫家蘇秦
蘇秦是戰國時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乘軒裏人,字季子,是有名的縱橫家。
蘇秦起始欲仕秦國,但10次上書均未被秦惠王采納,主要是因為秦惠王剛殺商鞅不久,對那些以口舌為能事的辯士很不信任。蘇秦在秦一年有餘,很不得誌。時間一久,其黑貂皮袍破舊,百斤黃金耗盡,隻好狼狽歸家。他容顏枯槁,疲憊不堪。家人待他十分冷漠,妻子不下織機相迎,嫂子不燃灶做飯,父母也無話可說。蘇秦仰天長歎道:"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此皆秦不用之罪啊!"
從此,蘇秦下定決心,當夜搬出數十箱書,從中找出其師鬼穀子傳給他《陰符》一書,每天都刻苦攻讀,擇其精要,揣摩文旨,對天下大勢、列國情況做了大量研究。為了能抓緊時機學習本領,蘇秦頭懸梁,錐刺骨,以此驅除睡意、秉燭夜讀。如此一年,他就掌握了兵書謀略。他信心十足地說:"可憑此遊說當世之君了!"不久蘇秦果然被燕趙等六國共拜為丞相。
2.大文豪蘇東坡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現在四川省眉山縣)人;宋仁宗嘉祐進士;因政見和王安石、司馬光不合被新舊兩黨排擠,一再被貶,甚至入獄。這種政治遭遇和長期在許多地方(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惠州等地)做地方官的經曆,使他對社會和人民生活加深了了解。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成就極高,而他的詞改變了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風格,開創了豪放一派的詞風。他的詩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現存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東坡誌林》等。
蘇軾在文學藝術上有多方麵的才能。他的文章波瀾迭出,變化無窮。不論什麼樣的題材,在他的筆下都表達得新鮮貼切而又明白曉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前、後《赤壁賦》用古文的筆調寫賦,敘事、寫景、抒情、說理渾然一體,想象豐富,具有哲理,並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在詩歌創作方麵,他繼歐陽修、梅堯臣之後,進一步擴大了題材範圍,風格清新豪健,善於用誇張、比喻的藝術手法,達到明快、自然的境界。少數詩篇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如《荔枝歎》。也有一些作品表現保守的政治觀點和消極情緒。
蘇軾對北宋詞風的轉變有突出的貢獻。他開拓了詞的領域,突破了音律形式的束縛,一掃當時柔靡的風尚,開創了豪放詞派,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詞是千古傳誦的佳作。
此外,蘇軾還是著名的書畫家,擅長行、楷書,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也喜作枯木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