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圖書館管理的本質——管人還是管事(2 / 2)

很多圖書館的問題從表麵上來看是受眾的變化快、發展戰略執行不利、多元化不成功、製度不完善、人員不團結,其實質還是圖書館組織意識或者說是圖書館本身文化建設的問題,不能激勵人、約束人和發展人才導致這樣那樣的問題。圖書館管理的有形與無形、製度與文化、硬性與軟性的關係,以及高層管理者如何保持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和諧與平衡,我們可以拿“做饅頭”來比喻:有句話叫做“水多了加麵,麵多了加水”,這是做饅頭的基本方法。我們認真思考一下,其實做饅頭與圖書館管理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我們暫且稱之為“饅頭之道”。麵是做饅頭的基本材料,你看到的是麵,饅頭的口味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麵的品質。

麵是什麼?麵是圖書館管理上的戰略、組織、製度、流程、設備和人員。有了這些,圖書館就可以運作了,控製這些要素,圖書館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控製日常的運作,所以很多管理者更關注精挑細選“麵”,戰略要合理、組織要高效、製度要完善、流程要順暢、設備要先進、人員要精幹。

隻有麵你能做成饅頭嗎?不行,我們需要加水。

水是什麼?水者,清澈、透明、無形、無味。你吃饅頭的時候不會想到水,你也不會覺得水很美味,但是沒有水,麵怎麼凝結?

水是一種價值觀、溝通、合作、學習力、競爭力。沒有這些,麵再多,都不能做成饅頭。他們無形,但卻滲透在管理的每個角落;他們無味,但優秀的文化卻讓你如沐春風,身心爽朗;他們無爭,但卻是管理運作獲得持久的金鑰匙。

目前圖書館的管理過於“務實”,過於重視對“麵”的挑選,加強了管理,加強了控製,有了各種製度、流程,也做了戰略,做大了,規範了,但是發現沒有了活力,效率開始下降,人情開始冷漠。“麵”是戰略、組織、製度、流程和人員,是有明確規定的,比較硬性的東西。一個規模龐大的圖書館,能夠正常運作,這方麵無疑是優秀的。戰略明確了組織的發展方向,組織是落實戰略的有效途徑,製度是戰略的保障,流程可以有效的實現戰略,而人員則是戰略的執行者。但是由於沒有“水”的參與,有戰略,但執行不利,貫徹不了:有組織,但條塊分割,本位主義:有製度,但鑽空子,不執行:有流程,但責任推諉,效率低下:有人員,但人心渙散,貌合神離。看起來資源很多,人才濟濟,但是組織整體卻如同一遲暮老者,步履蹣跚。

圖書館的運作要講求和諧,硬性與軟性、製度與文化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這就如同我們建設高速公路的道理是一樣的,先是平整地基,打壓結實,然後放入石礫這些“硬性”的東西以加固,但是隻有這些東西汽車可以高速前行嗎?還不行,我們還要澆注瀝青,瀝青是“軟”的,但卻可把縫隙填平,變成一馬平川。但更重要的是,這些瀝青是先“軟”後“硬”,它們凝固後,就變成汽車可以飛速行使的大道了。

圖書館的運作也是這樣,戰略、組織、製度、流程,都是在“確定路線、平整地基和放入石礫”,但是由於他們是“硬性”的,所以彼此之間的銜接有空隙。於是我們要注入“文化、學習力和競爭力”這些軟性的“瀝青”,等這些“瀝青”由“軟”變“硬”,那“石礫”與“瀝青”也就渾然一體了,文化力、學習力和競爭力就成為致勝的利器,無堅不摧,無往不勝,這才是圖書館運作的理想狀態。

饅頭中的麵與水,是渾然一體的,麵中有水,水中有麵。圖書館管理的有形與無形、務虛與務實、硬性與軟性,道理也是一樣的,隻有渾然一體,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圖書館與圖書館管理的參與人員才會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泰勒.科學管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