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3以高品位的校園藝術活動促進和諧校園文化的形成(2)(2 / 2)

關鍵詞溝通育人價值經濟價值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提出和確立的社會目標。從和諧社會內涵分析來看,溝通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手段之一。高校是學術組織,也是文化組織,而高校後勤企業是這種學術和文化組織的有機組成部分,卻又屬於經濟組織。因而對其實行基於溝通的管理,不僅具有社會育人價值,而且也具有經濟價值。

1.溝通的現代釋義

1.1溝通不隻是雙方的語言交流,也是雙方的默契行動

溝通,本身並不是一個新出現的概念,在語義中它包含表達、交流、聯係、理解、流通信息等涵義。最普遍的解釋是溝通是指信息、思想與感情的傳遞並達到相互了解和理解的過程。有人說:“言語未到,辦事不妙。”語言溝通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

然而,溝通不可能隻停留於某種語言交流,假如是這樣,溝通就沒有價值和意義了。在某種意義上講,溝通是一種默契行動,確切說,是選擇後的一種行動。從溝通的目的來看,溝通本身就是一種行動,就是為了控製對方的行為、激勵員工改善績效、表達情感和流通信息等。

因此說,在我們的日常管理中溝通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溝通本身內在於行動中,並且隻能通過行動表現出來。溝通甚至就是行動,並不存在獨立於行動的溝通。

1.2溝通不隻是一種心理認同,而更是一種價值認同

從發生說的視角看,溝通應該說是一種心理認知。這種溝通是一種以知識為基礎的認知,是建立在對對方行為表現的預測能力之上。隨著雙方互動的增加,彼此之間持續性溝通有助於行為人了解對方的需求(偏好以及態度等相關知識),並能通過關係的持續而逐漸擴大雙方共同活動的範圍。同時,溝通還表現為一種認同,這種溝通是合作雙方彼此認同而做出的。

然而,溝通更是一種價值的認同。這種溝通是建立在雙方長期互惠合作、彼此信任的基礎之上,謀求長期利益,而非機會主義的短視行為。在這個階段,不僅是一方而是市場雙方主體彼此了解對方,並將對方的需求和意圖納入到自身的行為準則之中,坦誠交流,充分考慮對方的利益。隨著交往的增加,將逐步從以合約溝通為基礎的弱連帶連接,過渡到以認同溝通為基礎的強連帶連接,從而促進雙方溝通關係的發展。事實上,這種以認同溝通為基礎的強連帶連接的溝通關係,已經隱含著有某種共同的價值和目標,使得他們從分離走向全麵合作。

1.3溝通並不是一種本能,而是一種能力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管理者,不僅要有應對問題和挫折的能力,還要與客戶、同事、合作夥伴和供應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加強溝通,提高溝通水平,並對人際關係進行良好的運作,就成為事業成功的保證。

溝通並不是一種本能,而是一種能力。也就是說,溝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備的,而是在工作實踐中培養和訓練出來的。但也有一種可能,即我們本來具備溝通的潛在能力,但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原因,這種潛在能力被壓抑住了,比如一個小孩在台下很會講話,但一到台上就不太會講了,原因可能是其父母經常壓製他(她),不讓他(她)發表太多的意見,久而久之,小孩長大後,該發表意見的時候大部分都不太會講話了。所以,一個人想要成功,一定要學會溝通。

2.溝通的價值

要理解溝通的價值實際上是要解答在經濟活動中為什麼要提倡和加強溝通的問題,那麼,在高校後勤管理中溝通有沒有價值?溝通價值究竟指向何處?筆者認為在高校後勤管理中,溝通存在著兩種價值,即育人價值和經濟價值。

2.1育人價值——溝通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任何經濟和管理活動,都可以歸結為或者從本質上說是人的活動。人,特別是現代人,是一個充滿理性的人,因而人類的經濟活動也是一種充滿理性的活動。而溝通就是這種理性的核心內涵。從唯物主義辨證法角度來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係的有機結合體,而人又是處在一張有著普遍聯係的人際網中的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個體,每天無不為任何事情交流著、溝通著。溝通能相互配合,相互了解,掌握對方思想動態,有效地扭轉對方思想情緒及改變錯誤觀念等,能促使企業的經濟發展,社會環境變優及政通人和的新局麵。溝通的價值就在於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能力、誠實守信的人,形成一個穩定、安全、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