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創新教育培訓方法和手段,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好的教學內容隻有通過好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與之結合,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一項關於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發現,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70%。另外,記憶率的研究結果表明相同的結論,心理學家研究記憶率發現,對同樣的學習材料,單用聽覺,三小時後能保持所獲知識的60%,三天後則下降為15%;單用視覺,三小時後能保持70%,三天後降為40%;如果視覺和聽覺並用,三小時後能保持90%,三天後可保持75%。所以,同時調動視覺、聽覺、觸覺、運動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感知活動,可以提高學員的在課堂的記憶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創建安全教育新模式,選擇和設計多種課堂教學方式並進行合理組合,是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關鍵。
(1)改單向傳授知識為雙向傳遞。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采用的是由教師講授課程內容,即口述加板書的方式,而“學員”在課堂上則主要處於接受者的位置,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並以筆記、抄筆記的方式來完成課程任務。信息傳遞途徑是單向的,由教師推向“學員”,教學效果的好壞完全依賴於教師的推動力。從知識掌握情況看,聽課的遺忘率很高。研究表明,無論多麼精彩的講課,也不能始終如一地抓住“學員”,不利於安全知識的掌握,如滅火器使用方法、人員疏散和現場緊急情況的處理等安全技能訓練知識,可先由教師講要點,然後找“學員”上講台演示,既可以檢驗“學員”對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讓學員親自動手實習,同時也給講台下的“學員”做一次複習,加深實操的印象。
(2)改“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能充分調動“學員”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提問”和“設疑”是常用的一種啟發形式,因為有些常規性的內容,一味按常規講授,會使人感覺枯燥。在全員安全培訓,教師可采用“討論法”,如學生公寓安全如何來防範,教師先啟發,然後請員工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討論。
(3)改“粉筆加講稿”的課堂教學為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於課堂教學,對於縮短教學時間,降低學時有明顯的作用。據實踐證明,一般可以降低20%左右的學時,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率30%左右,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幫助。據大量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5%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可以看出,人們通過聽覺和視覺獲得的信息占其所獲得的總信息的94%,而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有關的安全知識製作成幻燈片、圖片或影視短片等形式,以講授法的方式傳授安全知識。對於有關事故案例,可讓學員預先模擬,重現事故發生的情形,拍成短片;對於各類事故應急救援、事故應急預案演練及防範措施等教育內容,可把平時演練的過程拍成完整的短片,作為安全教育的素材。
(4)改“封閉式”課堂教學為“開放式”課堂教學。單一呆板的封閉式課堂授課方式限製了“學員”的視野和思維,最終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而開放式課堂教學則彌補了以上不足。如新進的員工,他們不了解學校後勤工作的情況和特點,這時采用“開放式”課堂教學,即帶領“學員”有目的有計劃地參觀校園環境、工作環境、設施設備和各崗位的工作操作流程,使新員工對學校和公司有一個初步認識。對於班組級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崗位之間工作銜接配合的安全與職業衛生事項”等安全培訓,應該由班組長在現場做示範和講解。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還使他們產生濃厚興趣,加深對安全知識的記憶。
總之,隻有公司上下統一思想,重視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把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到每個層次和每個崗位,才能提高安全教育培訓的效果,才能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打造好“平安校園”。
參考文獻
[1]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第二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陸國泰.人力資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