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姓氏種類繁多,有些就非常奇怪。這些姓氏的人口雖然不多,但它們卻豐富了中國的姓氏文化,使之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和文化特征。
湖北鄖陽山區有四個怪姓:係、庹、灰、多。據說他們的祖先都曾參加農民起義,起義失敗後被迫逃往深山,為了保全身家性命,於是更名改姓。他們改的姓很有用意:係,表示沒斷根戶;庹,暗喻逃脫虎門;灰,則預示死灰複燃;多,含有祝願子孫昌盛的意思。
事實上,還有一些姓氏更是聞所未聞,極其罕見,比如黑、死、難等。這些姓氏和人們的禁忌意識相衝突,讓人望而生畏。漏、誤、簫、廟、蜜、汗、味、以、露等姓氏的人數也極少。四川大足曾做過統計,列出十種比較少見的姓氏,它們分別是戰、慈、雄、言、斯、崖、廉、待、慎、圭,這些姓氏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
司馬姓氏是怎麼來的?
司馬是一個複姓,這一姓氏的由來和古代的官職有關。相傳早在上古少昊之時就設立了司馬一職,主管法製。到西周時期,設立了司馬、司徒、司空等官職,其中司馬的主要職責是掌管軍事,手握軍事大權。據說項羽還在司馬前加一“大”字,稱為“大司馬”。漢代以丞相、大司馬、禦史大夫為“三公”,共同輔佐君主治理朝政。由於司馬這個官職位高權重,極其顯赫,他們的族人及其後代都以此為榮,於是就逐漸以司馬官職來做姓氏,司馬一姓就這樣流傳下來。
說起司馬一姓,在古代還真出了不少傑出人物,如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文學家司馬相如、宋代的政治家司馬光等等。
《百家姓》所收錄的姓氏真的有一百個嗎?
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考證,《百家姓》最早出現在宋朝,問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自10世紀北宋時起開始在中國廣為流傳。相傳是在宋朝初期,有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的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當時常見的姓氏經過收集、編輯、整理,裝訂成冊,以作為當地兒童的啟蒙讀本。這便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百家姓》的雛形。《百家姓》本來收集了411個姓氏,後增補到了504個,其中單姓有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流傳於世的版本很多,現在最常見的版本總共記錄了507個姓氏,其中有446個單姓,61個複姓。因為中國人習慣以“百”來代表多的意思,所以“百家姓”就成為中國姓氏總和的代名詞。
中國人究竟有多少姓氏?
我國的姓氏源遠流長,是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我國到底有多少個姓氏呢?這至今仍未有十分確切的統計。中國自北宋就流傳下來的《百家姓》一書裏一共收集了四五百個姓氏。發展到後來,據說有4000到6000個姓氏在世間流傳,但是實際應用的隻有1000個左右。近年出版的《中國姓氏紀編》共搜集姓氏5730個。台灣省出版的《中華姓符》裏麵共收姓氏6363個。《中華姓氏大辭典》收入的姓氏多達11969個,其中單字姓5313個,雙字姓4311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71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1個。由於姓氏本身還在不斷發展變化,據專家估計,我國姓氏大約有18000個以上。
我國現存的複姓有多少?
我國現存的複姓有鮑俎、百裏、碧魯、伯賞、北堂、單於、陳林、淳於、第五、東方、東郭、東門、段幹、獨孤、端木、範薑、哥舒、公良、公孫、公西、公冶、公羊、緱亢、穀梁、歸海、赫連、胡母、呼延、黃方、皇甫、即墨、夾穀、晉楚、況後、梁丘、令狐、陸費、間丘、閭邱、明哲、墨哈、慕容、萬俟、納蘭、南宮、南郭、南門、年愛、歐陽、濮陽、漆雕、亓官、譙萱、屈突、壤駟、汝鄢、司馬、司空、司寇、司徒、上官、商牟、申屠、侍其、硫束、叔孫、太史、太叔、澹台、塗欽、拓跋、完完、完顏、王子、聞人、微生、巫馬、烏雅、鐵筆、西門、夏侯、許世、軒轅、閆法、羊舌、陽佟、耶律、有琴、尉遲、餘佴、宇文、嶽帥、樂正、宰父、子車、子陽、宗政、左丘、張簡、章佳、長孫、鄭餘、仲孫、鍾離、諸葛、顓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