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引入到現代,引入到企業中,同樣適用。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都需要溝通。如果上下級之間缺乏溝通,那就會影響上傳下達;如果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那勢必影響企業整體的運行,甚至對比較大的項目的協作完成會產生不小的負麵影響。因此,任何一家企業,都非常重視溝通這個環節。而作為一名員工,也應該重視溝通能夠給工作帶來的巨大好處。
某跨國公司在海外的分公司招聘市場開發人員,這份差使的工資報酬很高,應聘者不下千人。層層把關後,通過初試的僅有9個人。
複試的主考官是公司總經理,看過這9個人詳細的資料和初試成績後,他相當滿意。但是,此次招聘隻能錄取3個人,所以,他出了一道題。
總經理把這9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指定每個組各自去調查不同範圍的市場。
總經理解釋說:“我們錄取的人是搞市場開發的,所以,你們必須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讓大家調查這些行業,是想看看大家對一個新行業的適應能力。你們不用考慮現在所結的組是怎樣的,你們每個人相互間依然還是競爭對手,一定要存在競爭意識,不可馬虎大意。”
臨走的時候,總經理補充道:“公司知道這麼大的市場,僅給你們三天的時間去調查是有些倉促,所以公司提前準備了一些以前的調查材料供你們參考,馬上你們以組為單位到秘書那兒去領取吧。記住:到規定的時間一定要把調查結果交上來,否則按棄權處理。”
三天後,9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送到了總經理那裏。總經理看完後,站起身來,走向丙組的3個人,分別與之一一握手,並祝賀道:“恭喜3位,你們已經被本公司錄取了!”
其餘6個人都迷惑不解:怎麼會呢?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地調查了,和他們丙組的人到底差在哪裏呢?
總經理看見大家疑惑的表情,嗬嗬一笑,說:“請大家打開我叫秘書給你們的資料,互相看看。”
原來,每個人得到的資料都不一樣,三份材料恰好又是互補關係。如果能把這三份材料總結到一起,便能找到最終的正確答案。丙組3個人為了方便調查,非常重視溝通,他們互相參考了對方的材料之後,才開始進行調查,第一天便把正確的答案做出來了,剩餘的兩天隻不過是到市場上確認了一遍,這種重視溝通、具有合作精神的員工,正是該公司需要的。
重視溝通,把團隊擰成一股繩,是企業成功的保障。
在同一個公司裏,員工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團隊內部和諧的保證,也是團隊成員有效合作的保證。有了溝通,大家可以達成共識;同事之間可以消除很多誤解;有利於在公司內部創造和諧寬鬆的工作環境。如果不重視相互之間的溝通,不注意相互利用掌握的信息,那麼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工作效率低下。這種不重視溝通的員工不是老板所歡迎的。
15.人問是誰,回答分明
【原典】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釋義】若屋裏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姓名,若隻回答“是我”,容易讓人無法分辨是誰。
做好工作,需要清楚地溝通
此節承接上節的四句話,在進院門或者屋門前,先發出聲音,院內或者屋內的主人可能會問是誰來了。這時候,我們清楚地回答自己是誰,而不應該簡單地說“是我”。
即使是今天,我們仍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在拜訪別人時,人家問是誰啊,我們一般會說“是我”,然後對方就把門打開了。這裏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在說“是我”的時候,對方能夠通過聲音分辨出來到底是誰來了。雖然回答的是“是我”,但是,跟清楚地回答自己的名字,是沒有區別的。所以,總體來說,還是應該遵循這樣一個原則,那就是在拜訪別人的時候,人問來者何人,我們要清楚地表示出自己是誰。
如果跟被拜訪者相熟,那怎麼都好說,有時候甚至連“是我”都不用說,隻咳嗽一聲,對方就知道是誰來了。但是,如果是不太熟的人呢?這時候,我們就要注意報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是在拜訪客戶等特殊的場合,還要加上自己的單位名稱,這樣才符合禮儀。如果是拜訪單位的領導,不管是到領導的辦公室,還是到他的家裏,如果他對我們不是太熟悉,那麼我們首先要說明的,就是自己的姓名和部門,例如“我是人事部的小陳”。這些都是在單位的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