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虞舜帝出兵九龍崗;王青龍妙用連環計(2 / 2)

就在兩路大軍向著萬屍坑合圍進去的時候,眾人卻隻聽見那萬屍坑裏傳來一陣歌聲,那軍士中的本地人細聽起來,卻識得是一首揚州民歌:“早(啊)晨,下(啊)田,露(啊)水多娜,嗬嗬依嗬嗬點點露水潤麥苗啊。楊柳葉子青啊娜,七搭七呢嘣啊娜,楊柳石子鬆啊娜,鬆又鬆娜,嘣又嘣娜,鬆鬆麼青又青哪,哥哥楊柳葉子,青啊娜。”

那些軍士聽到這歌聲,便紛紛駐足在那裏聽起來。後羿將軍聽到這歌聲便對虞舜陛下道:“這是哪裏來的歌聲,卻是好聽!”虞舜聽著那歌聲,沉思片刻,臉上卻突然變色道:“不好!這莫不是敵人的暗號?”於是便又趕緊號令三軍道:“眾將士聽令——加速向前推進!”話未落音,卻隻見那墓園裏突然嗖嗖地飛出許多箭矢來——那些來不及躲避的將士,瞬間被射死射傷無數。

虞舜見狀,又趕緊下令拿盾的兵士上前掩護,執槍的兵士跟在執盾的兵士後麵前進,繼續冒著箭雨向那萬屍坑裏攻了上去。那箭雨射了一陣,便停下來了。諸將士見了,便一齊邁開步子向那墓園裏衝了進去。

果然,那萬屍坑裏其中的幾個小墳包,其實是一些地堡式的隱蔽建築,那些兵士往墓園裏攻進去的時候,那墳包裏卻突然衝殺出來幾百名手執寶劍的青衣人,他們衝進圍攻的軍士中揮劍一陣纏鬥,瞬時竟以少敵多,抵擋住了虞舜部隊的進攻。

虞舜見那夥青衣人個個都身手矯健、武藝高強,轉眼間的功夫便已砍殺了上千名軍士——虞舜的軍士們因冷不防遭到這夥青衣劍士的衝擊,倉促間不免有點慌亂,因此吃了大虧,但漸漸地恢複了陣形之後,那夥青衣刺客便抵擋不住了。

終於,沒過多久,虞舜部隊便憑借著優勢兵力的合圍,把那群青衣人都包圍在了核心。虞舜先是命弓箭手向他們放箭,後又命投石手向他們投擲石塊——那夥青衣人雖是武藝高強,卻也經不起這般圍打,他們雖極力想往外突圍,卻隻是不能成功。

虞舜見那夥青衣人終於露出頹勢,這才大舒一口氣。然而,就在虞舜心裏正在盤算著下一步就要命人探進暗堡裏去抓捕青龍幫幫主王青龍的時候,卻有一個兵士急匆匆地跑上前來報告道:“啟稟陛下!南麵的河裏有許多人正在坐船逃走!”

虞舜一聽,心裏便道:“不好!中計了!——原來這是王青龍用了一招“棄車保帥”——他派出幾百名精幹的幫眾來與虞舜的大軍廝殺,自己卻帶著幫中的重要的人物趁機逃走了”。虞舜心裏想,這王青龍此時必定就在船上。

於是,虞舜又趕緊命後羿帶兵從西麵去包抄,自己則又督軍繼續圍攻那幾百名青衣人——此時,那夥青衣人已經戰死大半了,那些受傷的也不肯束手就擒,全都割頸自殺了。

又戰了一刻鍾,那夥青衣人就已全部被殲滅,虞舜一麵指揮兵士徹底排查萬屍坑,不得有漏網之魚,一邊卻又帶兵往南麵渡江去追捕那夥逃跑的重要人物。

虞舜趕到江邊一看,那夥人約摸有數十人,已經都渡到江對岸去了——正分東、西、南三路逃奔而去。虞舜便又趕緊命屬下籌措船隻,渡河去追——卻發現河邊正好有許多船隻排在岸邊,好像有人早就安排好了似的。虞舜便趕緊親自帶兵上了船,又命人全速劃著船往南岸渡去——誰知船才駛到河心,那些條大船卻都裂開了大縫,沒過一會兒船便都沉入江中去了——虞舜軍中會水的兵士不多,被淹死大半——幸而虞舜被一名軍士救起,送到南岸去了。虞舜上得岸後,又暗自罵道:“這王青龍果然陰險狡詐,事先在河邊布置好做了手腳的船,隻等我軍將士中計!”

虞舜嘴裏正憤憤不平地罵著王青龍的時候,卻突然見北岸又亂了起來——隻見又有好幾百名青衣人從那地堡裏殺了出來,中間卻擁著一名衣袂袂飄飄、氣質優雅的中年漢子,一路向北突圍而去。

虞舜用他的遠視眼看時,隻見中間那漢子手裏持著一把寶劍,不慌不忙但卻速度極快地在人群中一邊走,一邊躲閃著亂軍之中的刀槍——偶爾有官軍近得他的身旁都被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劍刺殺了——那幾百青衣劍士護著他一個人往北去,足見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

突然,虞舜心裏似乎全都明白了:那人才是王青龍!我中了他的連環計了!——王青龍先是命幾百青衣劍士出來迎戰虞舜的官軍,又命幾十人故意讓虞舜的兵士發現他們渡江向南,分成三路逃跑,以此製造出“棄車保帥”的假象——當虞舜率軍渡河去追的時候,他早已命人布置好做了手腳的船隻在那裏等著虞舜了——當虞舜中計領兵過了河之後,他卻才從地堡裏殺出來,向北突圍而去。

虞舜想到這裏,不禁氣得肺都要炸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