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3 / 3)

出乎意料的是,當權力劃分完畢之後,這個構架體係遭到了李光地的置疑,憲兵部隊以及軍統倒也罷了,李光地的矛頭直接指向了陳夢雷的都察院,宣布改製的第二天,以李光地為首的文官係統紛紛遞交奏折,強烈反對授予都察院如此重大的權力,而支撐這個論點的就是前明的“錦衣衛”和“東廠”、“西廠”等臭名卓著的先鑒,實際上這個懷疑倒也沒什麼不對,林風組建這個機構的目的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老實說這個東西確實有點頭疼,這種組織確實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在獨裁條件下,這個危險的組織又非常容易失控,從而演變成一個危害國家安全的恐怖集團,在猶猶豫豫舉棋不定的情況下,林風不得不召集北京城的高級官員進行了集中討論,經過長達數小時的辯論和爭執,漢軍小朝廷的各個派係勉強達成了政治妥協,陳夢雷的都察院的權力得到了大大限製,它監督官員操守的職權被大大縮水,尤其是取消了對嫌疑官員的逮捕權,在未得到文官政府高層的認可,都察院僅僅隻能對其進行偵察後向上報告。

塵埃落定,各個派係在這場權力盛宴中各自大撈了一把,李光地的政府行政體係得到了安全保證;陳夢雷的都察院得到了兩個旅的正式編製,被林風授予“巡檢都衛”的軍旗;而總參謀部組建二線兵團的建議也勉強獲得了通過——本來這次沒總參謀部什麼事,不過這次周培公在鎮壓起義軍的戰鬥中得到了一些靈感,經過實踐證明,民團、團練等地主武裝確實是政府軍的有益補充,尤其是在目前軍力不敷使用的情況下,而這裏唯一的障礙就是朝廷是否能夠控製的問題,如果要把他們從地主手裏奪取過來,達到完整的控製的目的,那就意味著政府為他們提供部分軍餉和物資補給,但目前漢軍脆弱的財政收入顯然難以承受,在這個兩難的條件限製下,周培公提出了“軍官控製法”——這個意思就是在大漢控製區內,絕對禁止地主擁有私兵,而是按照地域以及人口密度挑選適齡男子組建“大漢團練”,這支部隊從屬於各個地方的宗族勢力和地主,並不脫離生產,平時亦可以接受地主指派充當家丁護院狗腿子之類,亦可接受宗族族長的命令,針對違背中華民族傳統善良風俗的奸夫淫婦搞搞浸豬籠、坐木驢之類活動,總之除了不允許無故大規模集結之外政府不進行過多的幹涉,農時耕種,閑時訓練,武器裝備以輕裝冷兵器為主,非戰時由國家保存掌控,相對於原來意義上的地主私兵,唯一的區別就是其排以上軍官由總參謀部派遣現役軍官擔任。

這個充滿妥協意味的收編計劃脫胎於不久之前的實踐經驗——起先因為遷徙流民,灤州、灤河一代的地主對這場流民大遷徙恐懼非常,於是在漢軍的協助下建立了大批民團,雖然最後這支武裝力量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但周培公卻從裏麵嚐到了不少甜頭,而這次劉栳泗將軍鎮壓農民起義的行動也讓人看到了民兵的巨大潛力,所以借著這個權力瓜分的機會,軍方趁機提出了這個要求。

斟酌玩味一番之後,林風確實非常動心,雖然這支民兵不象民兵、地方部隊不像地方部隊的怪胎令他很是吃驚,但不能否認,若是真能這樣不花什麼錢而建立起這樣一支輔助軍確實充滿誘惑力,且不說能不能打仗,最起碼要比匆匆征召的民夫要強得多,至少可以充當輜重部隊,不過這個計劃能不能實現還尚待考驗,據林風所知,封建地主可不像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公民,獨立性要強得多,若是因為執行這個計劃引起地主階級的大麵積反彈,從而影響自己的統治根基的話,那可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出於謹慎方麵的考慮,林風授權總參謀部首先在保定府一帶進行初步地試點試驗,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也是因為經過上次的鎮壓行動,這個地域的地主武裝獲得了相當的戰鬥經驗,具備了一些戰鬥力,而這支部隊不在漢軍政府的掌握之內,終究是讓人放心不下,而與其白白解散,倒不如借此進行試點。

諸事已畢,當把政務安排妥當之後,預謀已久的戰爭計劃立即有條不紊的逐步展開。這次的軍事打擊的目標主要是遼中、遼西一帶的滿情殘餘勢力,重點攻略目標被定為沈陽,因為漢王兼任寧錦都督,所以這次戰爭由林風親自上陣——這個決定並沒有遭到任何人的反對,實際上就漢軍軍方的角度來看,有資格擔任統率的將領也就林風和周培公兩人,但無論是出於那些不能宣之於口的因素還是統率威望,周培公顯然不大適合離開他的工作崗位,所以隻能由林風親征。

林風的親衛部隊由大漢近衛軍步兵兩個營、兩個騎兵營以及一個炮兵旅組成,由羽林中朗將瑞克將軍指揮,總兵力四千人,約占近衛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出於攻堅方麵的考慮,林風加強了炮兵的實力,攜帶了大批攻城重炮,這支部隊作為此次戰爭戰鬥序列的第三梯隊,最後將與第三軍王大海部的主力在錦州城彙合。

第二梯隊由大漢騎兵第六軍馬英部擔任,這支新編的部隊由三個騎兵旅、一個步炮混合旅以及一個郎中營組成,連同後勤文職人員總兵力約九千人左右,此時這支部隊的全部軍官都已在大漢馬莊武學結業,建製齊整足額滿編,這支部隊將作為先鋒部隊率先撕開清軍防線,擔任穿插以及打援任務。

第一梯隊由大漢步兵第三軍王大海部擔任,王大海部隊在此次戰爭中並不能投入太多的兵力,因為他們的防區緊鄰前線,而眾所周知,滿情擁有機動力強大的騎兵部隊,所以寧錦地區亦需要嚴陣以待,所以他能投入進攻的部隊僅僅隻有兩個騎兵營和一個步兵營以及少量炮兵,實際上林風和總參謀部壓根兒也沒想過要他們出什麼力氣,作為最臨近前線的部隊,林風發給王大海的命令僅僅隻是要求他們進行細致的偵察監視,然後沿著兩軍前線全線騷擾、疲憊清軍守軍,為後續的主力部隊保障後勤通道。

此次戰爭漢軍政府一共征發民夫九萬餘人、騾馬兩萬兩千多頭、大車三千餘輛,其中民夫大部分都是直接從當初遷徙至遼東的流民之中征發,作為深受漢軍政府恩惠的一個群體,這支民夫隊伍的忠誠度是絕對毋庸置疑的,而騾馬以及大車除了少部分征發與民間之外,大部分都是總參謀部預先儲備的運輸工具。根據戰爭需要以及對戰爭發展的初步預測,輜重部隊沿著官道全線戒嚴,自通州至錦州,建立了一條漫長的補給通道。

公元一六八五年秋,漢王林風領軍十一萬,號稱“十五萬”,揮戈北進,進軍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