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3 / 3)

周培公目瞪口呆,這個東西似是而非,雖然名號一樣,但感覺好像和史書裏講的大為不同。

“這個校官那就更要模仿大漢朝的軍製了,比如上校號曰‘鎮軍校’、中校可以號曰‘奮威校’,少校號曰‘破賊校’,尉官也是如此,上尉號‘忠勇尉’、中尉可以號曰‘勇武尉’什麼的……反正大概就是這樣,培公你覺得怎麼樣?!”

“那……敢問主公,這個‘少尉’身居何職?‘上將’身居何職?”周培公思索半晌,皺眉道。

“哦,這個少尉就是排長,中尉就是副連長,上尉就自然是連長了--一次上推,現在的各軍軍長可以授少將‘中郎將’軍銜!”

“主公的想法,那自然是沒得錯的,不過……屬下以為,這個似乎不像原大漢朝的軍製……”周培公略微猶豫,終於直言道,“主公若是要改製,那直管改了就是,何必找這麼多名目呢?!”

林風心下苦笑,這種改製方法擺明了就得從將領身上奪權,若是沒有一個光麵堂皇的理由,恐怕難得服眾啊,也不知這個周培公是真不知道還是假意試探,不過這話當然不能宣之於口,當下臉色一板,嚴肅的道,“我說培公,你跟我這麼久了難道還不知道?--本帥這個人沒有別的優點,就是一貫依照聖人教導辦事,這個禮法二字那是時刻也不敢忘記的,所以這次改製嘛,自然也還得按照祖宗家法來辦!”

“……”

“你剛才說和祖宗的辦法不同,那是正常的,你說這都幾千年了,很多製度都失傳了,所以本帥也就隻好自行想辦法彌補了,”林風訓斥道,“但是這個根子嘛,那還是脫胎於大漢朝傳下的精髓--你這裏就不用胡思亂想了!”

“……大帥英明睿智,果然不同凡響,”周培公見林風說得這麼嚴厲,委實嚇了一跳,他偷偷抹了一把汗,立即附和道,“屬下適才細細思索,覺得也應當如此--自當年五胡亂中華之後,胡風日勝,後來又有蒙古人竊取中原和八旗之亂,咱們大漢的古禮損失殆盡,眼下咱們打出‘驅除韃虜、恢複漢家江山’的旗號,原本就應該複我大漢之風俗,重振漢家之禮儀--屬下適才一時糊塗,倒想岔了,請主公恕罪!”

“不錯不錯,嘖嘖……培公你覺悟很高嘛,這個理論可是很重要的,一旦想錯了那就是‘路線錯誤’,是要滅家亡國的,絕對是永世不得翻身,你得多加注意!”林風親熱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我繼續說了--這個軍銜製度也挺複雜,但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咱們現在得按軍官的等級分別做不同的軍服,然後還得佩戴標識以資證明,這樣以來,在戰場之上士兵就容易指揮了、同時也不容易潰散了嘛……”

“哦,依大帥的想法,這個製度恐怕要每個軍官士卒都知曉才行!”

“那是當然,定了軍銜之後第二步咱們就得搞‘軍官輪訓’了,--這個所謂軍官輪訓就是讓咱們大漢所有少尉以上的軍官分批次離開部隊,在北京的武學接受訓練教導,要樹立絕對服從的觀念,要把思想統一、要把製度統一、要把技戰術統一,總之呢……總之就是全部得聽本帥的命令!”

“……武學?!”

“不錯,我會親自擔任武學祭酒,以後咱們大漢所有的軍官,那都是本帥的門生!”林風大言不慚的道,轉頭拍拍周培公的肩膀,“當然,培公是我肱股之臣,以後辦了武學,你也得講授用兵之道的!”

“多謝大帥提拔!!屬下感激不盡!”周培公急忙跪下謝恩。

“諾,把軍官輪訓的同時,咱們就立即整頓士卒了--你看,現在咱們的這些部隊簡直是烏合之眾,本帥的中軍是火槍兵和騎兵,而出了趙廣元部之外,其他的部隊編製各按各的來--這不是瞎胡鬧嘛?你說咱們的軍隊叫漢軍,若是部隊都按各級軍官的想法去搞,那我這個漢軍大帥算什麼?!”

“主公高瞻遠矚、這個……明見萬裏……屬下佩服之至……”周培公忽然感覺頭上身上滿是汗水,但此刻卻不敢擦上一擦。

“所以嘛,這個事情你就得多上心,好好去下麵找那些經驗豐富的軍官談一談,搞出一個實用的統一編製來!”見周培公茫然的看著自己,林風解釋道,“好吧,我這裏舉個例子,比如現在咱們漢軍每個軍是每軍八千人,那這個兵種就得好好編排了,我的意思就是咱們漢軍以後就隻要火槍兵、炮兵、長槍兵和騎兵了,那八千人的一個軍,這個是要什麼比例呢?多少火槍兵?多少門火炮?多少騎兵?!……”

“主公!”周培公打斷了他的話,皺眉道,“屬下以為,這個騎兵還是集中使用的好!”

“當然--這個想法很好嘛!”林風笑道,“所以說三個臭皮匠抵得上一個諸葛亮,你剛才的意見不就比本帥的想法好麼?--這個事情你就和手下有經驗的人商量著辦,搞出一個大方略來給我!”

“如此甚好!”周培公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精神振奮,大帥把如此重任托付給自己,當真信任之至,自己一介書生,能做今天這般田地,也不負往日的誌向。

“培公,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細節--比如一個軍需要多少懂治傷的郎中先生、需要多少輜重民夫、需要多少車輛騾馬,此外,一名士兵除了武器之外,還需要咱們發什麼?幾件衣服?什麼鎧甲?是不是還得發草鞋綁腿什麼的?……”

“總之此事繁雜到了極、也難辦到了極點,培公,你任重而道遠!!”林風感慨的歎息一聲,重重的拍了拍周培公的肩膀,“咱們可都是從臨濟縣一起拚命拚過來的老弟兄,我這裏給你講幾句心腹之言:不是我不肯放你帶兵--你是個書生,生平又從未有過軍旅之事,史有明鑒,昔日長平趙括之事實乃千古遺憾,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本帥今日用你之慎重,亦是對你本人負責、對大漢的軍官兵士們負責--你擅長的是籌謀方略、編織計劃而非肉搏沙場,所以本帥這邊對你也須人盡其才--你隻有留在我大漢中樞,才能發揮你最大的才略啊!”

“主公知人善用,實乃臣下之福!”周培公神色鄭重之極,嚴肅的答應道。“請大帥放心,主公於我有知遇之恩,屬下定然以國士報之,絕無半分怨懟之意!”

“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林風微笑道,“培公一直深得我心,以後自得重用--你記得了,這次我會盡量在科舉中給你挑選人才,以後你的手下那都叫做‘參謀軍官’,按負責的事務授予大小軍銜!--而且這個讚畫軍務的參謀製度,我還要推行到旅一級部隊!以後咱們漢軍的日常管理和補給命脈,本帥可都交付給你了,你一定不可有鬆懈之心哦!嗬嗬……”

“明白了,”周培公微笑道,“屬下以為……屬下負責的這個衙門可否叫做‘總參謀部’?!”

林風的笑聲嘎然而止,他怔怔的看著周培公,半天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