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時候清軍還來不及痛惜水軍,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個誰來繼承皇帝寶座的問題自然馬上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皇帝這個東西比較特別,雖然萬分重要但任職要求卻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第一,必須是皇室成員,而且與直係血緣越近越好;第二,擁有一根健康活潑的陰莖。可以說隻要滿足以上兩點要求,那就在理論上有成為皇帝的可能。而現在的情況似乎比較簡單,因為林風在北京大砍大殺,愛新覺羅家的男人留在北方的再沒有活口,這邊有資格問鼎帝座的就隻剩下了三個人,就是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嶽樂和簡親王喇布。
可以想像,以三位王爺對大清的感情,自然誰都不肯放棄這個力挽狂瀾的機會,雖然安親王嶽樂和簡親王喇布年紀大了點,但到底武將出身,身體方麵也還著實硬朗,自覺再為大清貢獻個幾十年並無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想放棄也不行,這回他們出征時身邊都帶了不少子侄,年輕人雄心勃勃血氣方剛,各個都很有想法,所以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後代,他們都得博上一把。
康親王傑書本來沒什麼想法,他是代善一係的鐵帽子王,從家族傳統來說一向遊離於政爭之外,對皇帝這個位子不太感冒,不過現在形勢與過去大不相同,眼看這兩個老家夥都快入土了卻還蠢蠢欲動也不禁心中有氣——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同為努爾哈赤的後代,你們這兩個老家夥都想更進一步,那我年富力強的為什麼就不可以?何況他此刻坐鎮仙霞嶺,手握十四萬馬步大軍,還有浙江巡撫李之芳全力支持,實力不見得比他們差。
在經過一番交涉之後三位王爺都感覺到了彼此的強硬,不過這個時候誰也沒有讓步的想法,因為大家都明白,現在正是最關鍵的時刻,此時讓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政治鬥爭最為凶險,那是絕對不容許任何退縮的。在這樣的情勢下,南方的戰局陷入了一個極其微妙的狀態中,清軍占據了戰場優勢,但三個統帥卻偏偏收縮主力鞏固戰線,力圖保存實力,並且同時向北方各省派出親信謀臣,攜帶著大批禮物以及各種命令,尋求各個封疆大吏的認同。
北方的各個地方大員此時仍在不斷的扯皮推諉,忽然之間同時接到了三份名義不同的命令,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還有一個問題似乎比京師的叛軍更為嚴峻,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雖然康熙皇上死了大夥很傷心,但如何擁護新主子顯然更加重要——在中國的官場傳統中,辦錯事是有沒關係的,但站錯隊了那可就不能原諒了,在這個方麵選擇錯誤的話可以說是永無翻身之日,所以他們在關注叛軍活動的同時,也開始把絕大部分精力用來揣摩當前的政治形勢——根據前一段事件的偵察來看,京師的叛軍不過區區兩萬烏合之眾,暫時還不能威脅到自己的根本利益。
在這段時間中,原本戰火紛飛的華夏大地奇跡般的平靜下來,吳三桂忙著鞏固湖南、廣西、四川幾省的占領區,廣東福建的耿精忠、尚之信也坐待觀望,甚至連台灣的鄭經也停下了大陸攻勢。時下天下大勢未知,誰也沒把握主導中國的命運,此時牽一發而動全身,誰也不想貿然造次,於是各方百萬大軍對坐相峙,醞釀著下一場暴風驟雨。
當日周培公的預言似乎正在慢慢實現,所謂英雄時世,小人物也未必不能撼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