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臘月初三
這一年,山伢子十四歲。
這一天,是臘月初三。
北方的冬天冷到骨子裏,尤其是近山的地方,風像刀子一樣刮著臉,雪地一眼望不到邊際,一腳踩下去能沒到膝蓋。
山伢子起得很早,天才蒙蒙亮,起這麼早做什麼呐?當然是幹活兒嘍。
驢得喂,天冷,驢不能餓著,還指著它拉磨呐。柴得劈,沒有柴別說取暖,連飯都做不成。
還要進山一趟,這兩天放晴了,昨天下半晌兒在兔子窩邊兒上支了筐,看看有沒有扣著兔子。
爹死得早,娘改嫁了,給後爹又生了個大胖小子,雖然後爹沒有不待見山伢子,但山伢子自己得勤快,別讓人家說出什麼來,人家有自己的兒子,而他卻是個拖油瓶兒。
娘說,爹是個二溜子,打從年輕的時候兒就不務正業,整天往外跑,經常十天半個月的不著家,最長的一次走了三個月,不知道跟哪個野女人鬼混去了。
可爹在臨死的時候兒卻抓著山伢子的手說:“伢子,爹不是個二溜子,爹也沒有跟野女人鬼混,爹是出去找發財的路,想讓你和你娘過上好日子。”
爹把一個小布袋子塞到山伢子手裏,那是爹一直戴在脖子上麵的,小布袋子裏裝的是一塊兒石頭,爹說那是祖上傳下來的靈石,可以讓他們家飛黃騰達。
可娘卻說,不知道從哪兒撿來的破石頭,整天像個寶一樣戴著,還說什麼找財路,放著地不種,整天想著天上掉饃饃,這就叫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爹說,畢竟是祖上傳下來的,給伢子留個念想兒吧。
娘沒再說什麼,拿起布袋子,掛到了山伢子的脖子上。那年,山伢子隻有八歲。
山伢子從屋裏出來,把門關緊,然後到倉房兒拿幾個塑料袋兒塞到鞋裏,這東西好,不僅能擋住雪往鞋裏灌,還能保暖。
這東西是山伢子在山上撿的,夏天的時候在山裏看到一些來爬山的男男女女,那都是城裏人,穿得鮮亮,長得俊俏,幹淨得像畫兒裏的人兒似的。
他們把塑料袋兒隨手扔了,山伢子就撿回來,想不明白這麼好用的東西為什麼要扔掉。
掛好了院兒門,山伢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奔著山走,天冷風寒,但山伢子卻走得臉發紅,身上發熱.
他打小兒就身體好,十二歲就能抱起一袋子五十斤的麵,人家冬天穿得賊厚還嫌冷,他卻嫌穿得多了熱,就算是三九天兒也就是穿毛衣毛褲,外麵罩上一層單衣。
太陽出來了,照得雪地上亮晶晶的,山伢子走得心裏歡實,放開喉嚨吼起來:“大山的子孫喲……愛太陽嘍……”
遠遠的就看見昨天支的那個筐扣著,山伢子心裏喜滋滋的,後爹說娘這幾天就要生了,所以山伢子才想著給娘弄肉吃。
到了筐邊,扒開一點兒縫兒往筐裏看,還真扣著一隻大肥兔子,身上毛茸茸的,瞪著兩隻黑亮亮的眼睛縮成一團。
山伢子樂壞了,用小細繩兒把筐蓋子綁好,抱著筐連跑帶顛兒地往家返。
家門口兒圍著很多人,叔叔伯伯,嬸子姨兒的都來了,山伢子人老實,見著人就低頭,即便是碰上熟人也這樣兒。
抱著筐低著頭從人堆兒裏擠進去,突然聽到屋裏響起震天響的哭嚎聲。
山伢子愣住,抱著筐朝房門走,趕巧李家嬸子開門兒出來,看到山伢子愣了一下,問他:“一大清早的,你跑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