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冰床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拉爬犁,關於其起源從文字記載考證是在宋朝,那時候人們稱之為“淩床”。沈括《夢溪筆談》中這樣記載道:“冬季做小坐床,冰上拽之,謂之淩床。予嚐按察河朔,見挽床者,相屬問其所用,曰:此運使淩床、此提刑淩床也。聞者莫不掩口。”這裏描述了淩床在冰上被拽著走,按察使見了便問這是什麼,被告知是運使的淩床、提刑的淩床,聽到的人都掩口而笑,因為“淩床”和“靈床”同音,暗諷了挽船人的辛苦而官員坐著享福。
等到了明朝,開始有人靠在冰上拉拖床養家糊口,劉若愚在《明宮史·金集》中就有記載:“冬至水凍,可拉拖床,以木作平板,上加交床或槁薦,一人在前引繩,可拉二三人,行冰上如飛。”除了記述有人靠此謀生,還可以知道那時候“淩床”已經更名為“拖床”了。
到了清朝,由於滿族來自寒冷之地,對冰上之戲都很喜歡,所以拖冰床更是常見,在筆記和詩歌中隨處可見。
不得不說在冬季可以結冰的地方,玩這種冰上遊戲真的很有趣,可以用人拉或者用動物拉,人坐在爬犁上在冰麵上快速滑行,呼呼的風聲和你追我趕的歡笑聲為冬天增添許多生氣,而且這也是一種既節能又環保的冰上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