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彬教授一直在思考,他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與中國文化做著跨文化的對話。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一對話中,他也特別願意傾聽,並且時刻準備著被改變。我在重溫這些演講的時候,仿佛又重回到了當年在波恩求學的日子,那時常常能聽到顧彬教授精彩的演講。
感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劉廣漢社長將此書納入他們的出版計劃,多年前劉社長就曾跟顧彬教授確定過這一係列選題。此書我最初是跟出版社的陰牧雲編輯聯係的。由於我自己的事情太多,書稿在我這裏拖了半年之久。後來編輯部換了閻海文編輯繼續跟我接洽,正是在閻編輯不懈的努力下,我才得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能夠交稿。同時感謝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主任張西平教授對這項工作的支持!
感謝我的博士生熊英女士,此書是我們共同來編的。每次上完課之後,作為作業有一位同學會將顧彬教授的演講稿整理出來。學期結束後,熊英同學再將所有的稿件又統了一遍。她在這一遍統稿的過程中,為我減少了很多的麻煩。參與整理顧彬教授演講稿的其他同學還有:陸遙、盛詩雯、楊陽、羅穎男、張子伊、徐麗、張欣(德語部分)。我盡量找到顧彬教授提到的中外文著作的引文,大部分也由顧彬教授自己提供了。由於顧彬教授大部分的藏書都帶回了波恩,其中有些引文的問題,這些天我們一直通過郵件聯係,大部分的問題都得到了確認。
從顧彬教授2011年9月至12月的係列演講課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很高興這本演講集馬上就可以結集出版了。由於編者學識有限,而漢學本身又是一個學術領域,所涉及的學科之多,並非一人、一世所能窮盡。書中編校的錯訛、疏漏之處,當然是由我來承擔責任。同時,我也期待著讀者各方麵的批評意見。
李雪濤謹識
2013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