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武經道經(2 / 2)

看著蕭瑟荒涼的藏書閣,方戰不由得歎息一聲。

大乾王朝自打稱帝之後,便開始撰寫武經,曆經四十年,才編寫成書,期間去蕪存菁,不知道刪掉了多少糟粕,才凝集成一部武經,卻被束之高閣,當真白費了當初的心血。

‘不知道武經講的是什麼?’方戰想著,翻開了第一頁。

人身自成宇宙,以肉身成聖,掙脫世間苦海。

“嗯?武學是肉身成聖,不知道學是幹什麼?”

方戰心中想道,又翻開了道經。

肉身不過朝露,轉眼即腐朽,以有涯度無涯,殆矣!唯有拋棄皮囊,以無涯之精神,度無涯之苦海,方能抵達便彼岸。

“荒謬,肉身不存精神豈能獨存,妖魔邪道如此編撰,不過是用來哄騙愚夫愚婦罷了,落到聰明正直念頭通達之輩,就成了可笑之言。”

大周朝皇帝周熹宗喜好方士,當年皇城被圍,找了三千神仙抗拒大乾軍隊。結果三千神君被一陣箭雨消滅大半,剩下的被馬隊踏為肉泥,徒增笑料。所以方戰心中看不起道術,

放下道經,方戰重新翻看武經,武道的修煉分為練肉,練筋,練膜,練骨,練髒,練髓,換血七大層次。

在武經裏麵,對這七大層次又做了詳細的描述。

練肉:為武術基礎,運動周身將全身之肉練得結實飽滿,反應靈敏,能敵二三人圍攻。大乾王朝軍隊裏麵的“講武堂”又把這樣的層次稱呼為“武生”。

練筋:全身筋伸縮強勁,爆發力量凶猛,身體敏捷,能敵六七人,這樣的人在軍隊裏麵叫“武徒”。

練膜:全身皮膜結實,抗住打擊,一發力,人皮如牛皮一般堅韌,能被十多人包圍還可以戰勝,這樣稱呼為“武士”。

練骨:全身骨骼堅硬,洞穿力強大,肉身更為敏捷,抗擊打力更強,能敵數十人。這樣的人稱呼為“武師”。

練髒:通過呼吸吐納使內髒強大,呼吸連綿深遠,體力悠長,幾乎能力敵百人。行走疾如奔馬,跳躍靈動如飛鳥,稱呼為“先天武師”。

練髓:拳法武術的修煉已經深入骨髓。這樣的人,稱呼為大宗師。

換血:骨髓強大之後,進過修煉,全身血液煥然一新,所謂是練髓如霜,練血汞漿。脫胎換骨,伐毛洗髓。這樣的人,能敵數百人。為武中聖者。

“卻不知道我處在哪個層次?”方戰仔細尋思,他現在可以開六十斤弓,算起來竟然連武生的境界都沒有達到。雖然能徒手對付兩三個大內侍衛,但是他心裏明白,這些侍衛不過是虛應事務,並沒有拿出真正的實力,如果真的性命相搏,恐怕一個都對付不了。

“如此說來,我是武生未滿,需要從練肉開始,需得抄下一個練肉的法子,鍛煉全身之肉。隻是機會難得,不通讀一遍武經,下次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方戰深知,這次進入萬法書院是用什麼代價皇位換來的,不立下天大的功勞,就不可能再踏足此地,瀏覽武經。

練肉的法門眾多,他現在又是親王之尊,或以富貴或以權勢,總能搜羅想要的。而武經這種武道總覽,如果不能通讀一遍,將所有階段都看的通透,等於是入寶山空手而回。

日升月落,又是一晚無眠,方戰卻不覺得困倦,繼續翻看武經,忽然掩卷歎息“天下間竟然有如此功法,若從小開始鍛煉肉身,恐怕現在已經能達到練骨境界。”

這倒不是虛言,皇家什麼天材地寶沒有,結合武經所授法門,配以天材地寶,不過十年就能生生造出一個練骨高手,力敵數十人而勝之。隻是不知道為什麼,熙帝卻沒有將諸般鍛煉法門教給眾皇子,就算是太子,也隻是練肉巔峰,開一百五十斤強弓。

“是了,想必是熙帝怕皇子練了高深武功,有血濺五步之險。”

練骨高手動作敏捷如飛鳥,金鑾殿不過數十步,一個呼吸間就能殺到,當真有那個皇子練了功夫,想要行險一搏,說不定還真的能刺殺成功。所以熙帝才不會教給皇子武功,以免養虎遺患。

“既然如此,如果我學了武經上的功夫,想來是要遠離京城,為大乾鎮守一方,也算是為武經留一種子。”

方戰心中計較已定,便不再猶豫,一路看了下去。他師承大儒船山工,先通讀後精讀,提綱挈領之後才能融會貫通,遇到些許礙難便跳過,要不然武經繁浩艱深,一天之內就算是專精一部分也是為難。

日升月降又是一天,轉眼便是交接的時候,房太監急匆匆走了過來:“我說爺,時辰也不早了,也該回府了。”說話功夫,頭上汗珠浸濕了帽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