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預言源於好奇(1 / 2)

生命是美麗的,生命的美就在於它對未知的好奇和追尋。

仍記得童年時,坐在涼風徐徐的院落裏,學張衡一樣數天上的繁星,偶爾看到一束光芒劃過天際,瞬間沒了蹤影,大人們告訴我這是星星墜落了,地上會有一個大人物逝世。那時,我對生命的死亡還沒有概念,隻盼望著能有一顆星星掉在我的身旁,我要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少年的心總是充溢著爛漫的幻想,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周邊的事物,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又都是迷惘的,因為我們無法了解自然存在和運轉的道理。當聽到爺爺說有一本叫《透天機》的書能洞測天機,還知道未來的國家主席是誰,我便纏著他去給我買一本。可爺爺說看過這本書的人眼睛要變瞎的,我才逐漸打消了這個念頭。

當年齡一天天增長,知識也在腦海裏一點點沉澱,此時關於那些神秘世界的看法經過理性和科學的洗滌,變得嚴肅了。在未知與現實麵前,我心中的矛盾也開始激烈的膨脹,一方麵,正規的知識體係清楚的告訴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可信的,什麼是不可信的;一方麵,心裏那種從小時候就萌芽的對奇特現象的好奇,又在鼓動我去透視表象世界後麵的精義,勸說我去信奉那種主宰一切的力量。

在此時期,大學時對哲學課程的學習成為我生命中一段不可磨滅的經曆,或者說是把我從一種單純幻想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去探究一個更規律性的東西。當讀到康德那句著名的話語:"頭頂是璀璨星空,心中有道德法庭。"我重新拾起一個人關於世界本質和生命特質思考的熱忱,用質疑的眼光去看待那些顯而易見的事情,把玄之又玄的流言不再簡單的認作是糟粕。此時,中國古代那些經典而神秘的著作深深引起我的興趣,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預言奇書《推背圖》。

預言其實是人的一種好奇心的體現,即使在今天我們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很高的程度,可是我們對世界的本質和人類的起源問題仍舊沒有達成共識的理論,對生命之謎還沒有進行透徹的解析。那麼,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對於世界和自身的認識更是無所適從了,隻能借助於一些比較玄虛或高深的方法,對曆史和人類命運作出自己的預見性看法。這也是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的驅使,去探尋和追問的過程。人類也正是由於有好奇心,才促進了文明社會的進步。

對於這些學說,我們絕不能簡單的斥之為迷信,更不能斷然的加以否定和拋棄,因為對它們的很多方麵,我們還不能作出清晰的認識。比如,關於《周易》的知識,現代有很多學者都寫文章發表自己的見解,但是能真正洞徹其中奧妙的卻沒有什麼人。古人最初是應用《周易》的八卦來推算國家和人的命運,而現在的學者在科學的大旗下,隻把它看做是修身養性的著作,已經改變了這本著作的初衷,沒有充分挖掘其靈魂性的東西。原因隻是在於我們不懂,或者說是不敢去懂。

翻開《漢語大辭典》,關於"預言"的詞條寫著"預先說出將要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預言是對未知事情的一種提前的探視和預告。預言不同於猜測,猜測是隨機性的和盲目性的,是一種不知而強加以知的行為,而預言卻是在一定的知識基礎上,用一定的方法作出的推斷和推測,是有根據的。

《推背圖》和《乾坤萬年歌》《馬前課》《梅花詩》《藏頭詩》《燒餅歌》《黃蘖禪師詩》一起並稱為"中國七大預言書"。其共同的特點就是內容含蓄而寓意深刻,相比其它幾本,《推背圖》無疑是最神奇的,主要體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