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家皇帝與楊家將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年輕時叫“趙癩子”,出身低微,曾在一個姓楊的大財主家當長工。
趙癩子年輕時喜歡玩槍弄棒,有一身不錯的功夫,尤其他自小隨父親在深河裏摸魚撈蝦,更練得一身好水下功夫,可以一口氣在深水下呆上半個時辰!
那一年,趙癩子的主人楊財主的老母去世,楊家大做隆重闊氣的喪事之際,自然請了最好的風水先生來為楊母物色一方最佳的風水寶地。風水先生物色來物色去,終於發現一方好地,卻是深河中的一處龍口寶地。河深水急,怎樣才能把楊家老母的遺體葬下去呢?全家人商量來商量去,最後決定,將老母的遺體火化成骨灰,用鐵盒裝好,請長工趙癩子將它送進水下的龍口寶地中去。他們當即通知趙癩子,讓他明日辰時吉日發葬水中。
趙癩子得到消息的當夜,正好他的老父也於當夜病故。趙癩子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連夜將家父的遺體火化成灰,裝在小木盒中。第二天,趙癩子偷偷懷揣老父的骨灰,來到楊家。他接過楊家老母的骨灰盒,按指定的地點潛入深水中一看,果見水下一個天然生成的岩石“龍口”,他趕緊從胸中掏出老父的骨灰塞進“龍口”。當他準備將楊家老母的骨灰也塞進去時,“龍口”卻突然閉合下來!
這可怎麼辦?趙癩子急中生智,隻好順手將楊家老母的骨灰盒掛在龍頭上的龍角上。
趙癩子浮上水麵,風水先生已算出了趙癩子的所為——但這也是人之常情啊,他隻好封道:“趙家天子,楊家將,換朝不換將。”
話說趙父葬得好地,喜鵲趕緊飛到趙家報喜:“趙家癩子當皇萬萬年,趙家癩子當皇萬萬年!”
這時趙癩子的老母正在火爐上洗碗筷,聽到喜鵲叫得這麼奇怪,就順手將洗幹淨的筷子頓了一下火爐上的洗碗盆說:“嗨,喜鵲啊,別說讓趙癩子當皇萬萬年,就讓他當個十幾年皇帝,還了家中所欠的賬就不錯了。”
這一下可惹事了,因為趙癩子已是真龍天子之貴,其母自然也非等閑之輩,手中筷子就成金棍了。火爐菩薩立即上天凜告玉皇大帝道:“玉皇大帝呀,不得了了,剛才趙家皇母打了我三百金棍,還說讓趙家癩子當十幾年皇帝就行了。”
玉皇大帝一聽很生氣,就封道:“既然如此,就讓趙癩子當十九年皇帝好啦,他的子孫就給三百年天下吧。”
果然,趙癩子趙匡胤自陳橋兵變、皇袍加身,正好做了一十九年皇帝,而趙家天下自北宋至南宋正好是三百一十九年,他的子孫正好是三百年的曆史。而楊家呢,自宋朝開始,不論哪朝哪代,都是將才輩出。
2、七郎八虎出幽州
話說大宋開國年間,朝中出了一位忠臣和一個奸臣。這個忠臣就是大名鼎鼎的老令公楊繼業,那奸臣就是臭名遠揚的太師潘仁美。
楊繼業本來是保北漢的名將,趙匡胤三下河東,知道楊繼業文韜武略、智勇雙全,臨終時給宋太宗留下遺言:一定要收服楊繼業扶保大宋。後來,宋太宗打敗北漢國,收服了老令公。誰知這件事使得一個人十分不痛快。誰呢?就是潘仁美。
原來,早在大宋和北漢交戰時,潘仁美就被老令公楊繼業射了一箭。這一箭之仇,潘仁美一直耿耿於懷。如今要和仇人同朝為臣,他能高興嗎!所以他時時刻刻都在盤算著如何陷害楊繼業。
一次,宋王太宗要去五台山降香還願,楊繼業和潘仁美都保駕同行。宋王把五台山各處名勝都看了個遍,聽說還有個毒龍洞,非要去看一看。陪駕的和尚再三勸告說:“這條毒龍十分凶猛,去不得!”宋王卻不聽勸告,執意要去。再加上潘仁美的慫恿,和尚見阻止不住,隻好引著他們前往毒龍洞。毒龍一見生人,忽地從洞裏竄出,傷人無數,眼見得張牙舞爪要傷宋王,說時遲、那時快,楊繼業背後閃出楊七郎,手起劍落,將毒龍斬於宋王麵前。宋王見此情景,龍心大悅,當即要封七郎為斬龍大將。可就在這時,從一旁鑽出潘仁美,說:“七郎斬的不是毒龍,乃我主真身,莫非楊家有篡位野心,請我主三思。”昏庸的宋王最怕人家謀他的江山,於是又改定將楊家下在代州水牢,等他回去再行發落。
潘仁美見詭計得逞,好不高興,趁機進讒言道:“聽說幽州城的景致天下獨一無二,我主何不前往賞花觀景。”八千歲一聽,連忙上前阻止:“幽州城遠在北地,去恐凶多吉少。我主一定要去,可暫免楊家之罪,讓他們保駕。”潘仁美急了,說:“有臣保駕,料然無妨。”八千歲硬要楊家保駕,潘仁美堅持潘家保駕。宋王見他們爭執不下,便下了一道聖旨:“楊家保進,潘家保出;潘仁美為元帥,楊繼業做先行。”
宋王君臣去幽州的消息,早被遼軍打探得一清二楚。他們事先設下了埋伏,把宋軍圍困在幽州城附近的汾陽城。潘仁美一見大事不好,便把聖旨偷改為“潘家保進,楊家保出”。事到如今,楊繼業並不計較這些,他一麵嚴密設防,一麵尋找機會,設法突圍。
遼兵見汾陽城久圍不下,想了一條計策,差人送來一封請貼,要宋王進幽州城赴宴,名曰“雙龍會”。宋王君臣接到請貼左右為難。去吧,明明是宴無好宴,不去吧,又怕人家說軟弱、膽怯。後來,還是楊繼業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讓大郎假扮宋王前去赴宴,二郎、三郎、四郎、五郎“保駕”,自己和六郎、七郎保著宋王突圍。安排已定,假宋王從西門出去赴雙龍會,真宋王由楊繼業父子三人保駕出東門急速脫離險境。這便是有名的“七郎八虎出幽州”。據說,現在懷仁縣金沙灘境內的日中城,就是當年的幽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