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地下工廠(1 / 2)

人類和智能機器的戰爭幾乎毀了地球。很難說誰贏得了這場戰爭,戰爭還在繼續,隻是遠不如以前那般激烈。當然,也沒辦法更激烈,一切都被摧毀的所剩無幾。人類也隻是很少很少的人幸存下來,蜷縮在最後一座人類都市裏。也許其它地方也存在著這樣的都市,畢竟地球如此寬廣,但就目前來說,這座城市確實是所知唯一的人類聚集地。

智能機器呢?天知道去了哪兒。並不是說他們消失不見了,和戰爭初期那種成規模成建製的對人類發起進攻比起來,現在不過是些散落在荒野的孤魂野鬼,完全構不成威脅。那個叫元的智能去了哪裏?沒人在乎。人類已經開始往城市外收複失地,除了一些零星的阻礙,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困難。似乎很快人類又會回到曆史上記載的那樣,重新占領這個地球。

陸鴻是第一師開拓團下屬一個偵察小隊的隊長。在每天例行和上級取得聯係進行彙報,並取得許可後,他們小隊將向一座新發現的地下要塞進發探索。

此刻他們距離城市的直線距離超過兩千公裏。雖說人類開始走出城市往外發展,如他們這般遠離城市深入荒野還是第一次。總要有人嚐試,人類不可能永遠就蜷縮在一個地方毫不發展。必需要進行更大膽的探索,這是高層的決定。

派出的小隊有數十支,以城市為中心往外探索。避免所有不必要的戰鬥,盡量往深處走。繪製地圖,探索資源,這裏的資源也包括以前的人類或者智能機器所遺留下的東西。陸鴻麵前的這座地下要塞就很有進行探索的價值。

長期的戰爭摧毀了整個人類社會體係,工業能力也殘缺不全。現在的知識,有一部分甚至是從智能機器那裏學習回來的。知識才能幫助人類發展,而沒有什麼能比探索以前遺留下的現成產物更快捷。

進入地下要塞前,陸鴻的小隊原地駐紮了兩天,用小型機器人探索了要塞內部,生成簡易地圖,他們的任務隻要進去確認一些有探索價值的區域,最好還能帶上一些樣品。任務配備的裝備十分齊全,各種機器設備堆滿了兩輛軍用裝甲車。

聯係彙報完畢後,陸鴻開始下達任務。艾瑪和啟人留守,艾瑪負責各種設備的操作運用和維護,自然是坐鎮指揮支援,而啟人則負責警戒,確保營地的安全。陸鴻以及另外三名隊員穿戴好裝備,清出一輛裝甲車,往要塞出發。

要塞的大門早已失去動力,前幾天陸鴻發現這座要塞派出機器人的時候,直接在門上開了一個洞,可以開車進入要塞內部。進入要塞前,陸鴻和留守的艾瑪進行了一次應答,確認通信設備正常。同時,艾瑪也將之前機器人初步探索後繪製的地圖發送過來,並製訂了一條路線,將一些具有價值和機器人無法進入的區域標注出來。

地圖上看,進入要塞後是一段不短的通道,通道裏滿是戰鬥後留下的痕跡,各種機械的碎片殘骸遍地都是。通過前期探測的影像看,通道的盡頭是個巨大的地下空間,那裏也有戰鬥的痕跡,有不少更是重型機械。那些重型機械的殘骸擋住了裝甲車的去路,從這裏開始隻能步行前進。

此次和陸鴻一起進到要塞的有唐雨、元龍和漢克。下車前,陸鴻讓元龍和漢克裝備上了動力骨骼,至於唐雨,則裝備上了動力骨骼和動力甲。

這是一套單兵作戰裝備,一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貼身穿著的防護服,具有防彈和防利器刺傷等功能,輕盈舒適。動力骨骼則是依附在防護服上的機械裝置,由背部的能源裝置供電,通過電腦的控製,在穿戴者做出各種動作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助力,提升穿戴者的力量。動力甲是裝備在動力骨骼上的裝甲,是對動力骨骼的一種增強,讓穿戴者擁有更好的防護性能和更強大的力量以及火力。

下車後,四人往位於地下空間的四號門走去。地下空間裏有不少集裝箱、成堆的材料和貨架,這裏原先應該是類似於倉庫的地方,用來堆放各種東西。往裏走有四個門,空間底部有兩個,左右各有一個,艾瑪分別給四個門進行編號。通過機器人查探的情況來看,底部的二、三號門裏是幾條工業生產線,像是用來製造各種元器件,左邊的一號門後,則是生活區,至於右邊的四號門,因為機器人無法打開門,並不知道門後的情況,所以這裏也成了重點探索的區域。

用激光切割出口子後,四人依次進入四號門內部,和其餘三道門一樣,都是一段筆直的通道,走到通道盡頭空間變得開闊起來,兩邊分別有很多的房間,但是都沒有門扇,陸鴻直接往離自己最近的房間走進去。

房間裏空間不小,擺了幾張大桌子,桌子上有各種陸鴻叫不上名字的儀器,還有一套大型的儀器則直接放在牆角,除此之外房間裏什麼也沒有了。房間結構也很奇怪,除了門之外,沒有一個口子,甚至排氣口都沒有,整個房間就是一個完全一體密閉的鐵罐子。之後看了幾個房間,情況也都差不多,隻是裏麵的儀器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