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文學·詩詞】(5)(2 / 3)

謝道蘊,東晉女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唐琬,宋朝女詞人,陸遊的妻子。

劉令嫻,南朝梁代女詩人。

蔡文姬,漢末女詩人,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

班昭,東漢女辭賦家,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人。

鮑令暉,南宋女詩人,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人。

左芬,字蘭芝,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西晉文學家。

朱淑真,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鹽官縣人,宋代才女。

嚴蕊,原姓周,字幼芳,南宋女詞人。

薛濤,字洪度,一作宏度,唐代女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

元曲四大家都有誰?

元曲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前期,城鎮經濟的相對繁榮為元雜劇的興盛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這一時期也是雜劇創作的興盛時期,出現了眾多的作家和作品,其中不乏優秀的傳世之作。主要有關漢卿的《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頭馬上》、《梧桐雨》以及馬致遠的《漢宮秋》、《青衫淚》、《黃粱夢》等。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被譽為“元曲四大家”。其他較為著名的還有楊顯之的《瀟湘夜雨》、石君寶的《秋胡戲妻》、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尚仲賢的《柳毅傳書》、康進之的《李逵負荊》等。

元代後期是雜劇創作的衰微時期,這主要是因為南方經濟發展較快導致雜劇南移,而用北方語言、樂曲演出雜劇較難適應南方觀眾的要求,導致其生命力的削弱。但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不少雜劇作家和作品。著名的有關5光祖的《倩女離魂》、《王粲登樓》,喬吉的《揚州夢》、《兩世姻緣》等。

元代戲曲除了雜劇外還有南曲戲文,即南戲。其中著名的有高明的《琵琶記》以及被譽為元末四大南戲的“荊劉拜殺”(《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

江西詩派都有誰?

江西詩派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北宋後期,黃庭堅在詩壇影響很大,追隨和效法黃庭堅的詩人頗多,逐漸形成以黃庭堅為中心的詩歌流派。宋徽宗時,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下列陳師道、潘大臨、謝逸等二十五人。認為這些詩人與黃庭堅是一脈相承的。後被人歸入江西詩派的還有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等。

詩派成員多學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稱為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強調“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詩風;追求字字有出處。在創作中,詩派“以故為新”,重要作家的詩作風格迥異,自成一體。黃庭堅倡導求新求變,主張多讀前人作品,從中汲取藝術營養,熟練地掌握煉字、造句、謀篇等寫作技巧,同時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縛;陳師道作詩“閉門覓句”,和黃庭堅並稱為“黃陳”;呂本中提出了“活法”,主張擺脫既有的法則而自有所得,陸遊認為作詩工夫在詩外,楊萬裏也受到江西詩派影響。江西詩派成為宋代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它的影響遍及整個南宋詩壇,延續到近代的同光體詩人。

公安派都有誰?

公安派是晚明文學領域一個具有相當影響的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三兄弟,以袁宏道為首。因為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稱公安派。重要成員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雷思霈等人,他們反對前七子和後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也就是書寫自己獨特的心靈,不要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反對抄襲,主張通變,猛烈抨擊前後七子的句擬字摹、食古不化的傾向,衝破一切束縛創作的藩籬;強調生活在變,文學也要隨著變化;打破了詩文正宗地位,推重民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重視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發前人之所未發。不僅明確肯定人的生活欲望,還特別強調表現個性,表現了晚明人的個性解放思想。

公安派在解放文體上頗有功績,遊記、尺牘、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潑詼諧,自成一家。但他們多描寫身邊瑣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會內容,因而創作題材愈來愈狹窄。他們的後學隨意寫作,不加約束,爭相使用方言土語,造成了文學的低俗化。但對於解放人們的心靈,破除模擬教條,貢獻很大,甚至影響到了近代文學。

《敕勒歌》是何人何時所作?

《敕勒歌》誕生在南北朝時期,最早記錄在郭茂倩《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中。據記載,斛律金是首先歌唱這首歌的人。

斛律金(488~567年),北齊朔州(今山西朔縣)敕勒族人,546年,東魏高歡率兵進攻西魏的軍事重鎮玉壁,士卒死傷過半,被迫退軍,歸途中有人謠傳高歡中箭將亡,高歡帶病強自設宴麵會大臣。為振軍心,他命部將斛律金歌唱《敕勒歌》,高歡也隨之和唱,遂使軍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軍營中廣為流傳。這首歌本為鮮卑語,譯為漢語後,句式長短不齊:“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北國草原壯麗的風光,抒發了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