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寫作內容與語言的重要來源。寫作的素材、語言的積
累、習作的技巧唯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獲取。主題閱讀為學生進行習作創造
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因為主題閱讀與隨意讀、泛泛而讀效果是不一樣的,有
主題的閱讀首先是主體的提煉與確立,在一個主題的統領下,讓學生閱讀相
關的文章,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豐富了情感體驗,並從中習得方法,是解決
學生作文時不再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的有效途徑。
一、泰國的地理位置
泰國位於亞洲中南半島中部,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地形以平原為主。東臨柬埔寨,西部和西北部接緬甸,東北鄰老撾,南接馬來西亞。全國麵積約為513 115平方千米,與法國等同,海岸線長2 600多千米,地形可分為四大部分:東北部為高原區,地質幹旱,海拔約150米-300米,有湄公河與老撾為天然國界,湄公河上遊為中國的瀾滄江,猛河橫貫其間。高原西部的地勢稍高,成為與中部湄南河平原的天然界線。主要都市為嗬叻市。世界最古老的銅器時代的文明,出現在此部萬昌地區約五千年前。
泰國位置圖
南部為馬來半島屬丘陵地帶,半島東邊沿海有多個良港,也是橡膠和錫礦的主要產地,並有許多環境優美的海濱沙灘。主要都市為合艾和宋卡等。豐富海產也是其一大特色。
北部為山區,遍布熱帶森林,其中因他隆山海拔2 570米,為全國最高峰。湄南河四大支流湄濱,湄旺、湄戌、湄南沿山穀南流,形成四大河穀。穀內為泰國主要農業區之一,山地則盛產柚木。主要都市為清邁。水果以龍眼、荔枝、草莓等著名。
中部即為著名的湄南河平原,是主要稻米產區和水果種植地區,也是泰國的心髒地帶,首都曼穀便位於此部,是泰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貿易中心。泰國人將國家的疆域比作大象的頭部,北部代表“象冠”、東北地方代表“象耳”、進羅灣代表“象口”,而南方的長條帶代表“象鼻”。此部均為旅遊休閑的上佳寶地。
二、泰國的氣候
泰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泰國地處熱帶,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泰國屬於熱帶氣候,有三個明顯的季節,11-2月氣候轉涼,屬涼季。3-5月是夏季,6-10月是雨季,年平均溫度是28℃,4月份的曼穀可達38℃以上,但在12月則維持在25℃左右。
三、泰國的人口和民族
泰國人口約6 308萬(2006年),是一個由30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其中泰族占人口總數的40%、老族占35%、馬來族占35%、高棉族占2%。此外還有苗、瑤、桂、汶、克倫等山地民族。
四、泰國的宗教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還有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佛教在泰國社會生活中有深刻的影響,90%的泰國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屬小乘佛教部派),其中有30萬人出家為和尚,故全國佛寺多達3 000多座。
在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到處是金碧輝煌、尖角高聳的廟宇、佛塔,無處不有精致美觀的佛像、石雕和繪畫。它有無數金碧輝煌的廟宇、寶塔,及高大的金漆佛像。遍布全國的古城遺跡,這些在長年青綠的椰林掩映下的古跡,為泰國嫵媚動人的熱帶風光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增加了許多神秘。
幾百年來,泰國無論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和建築等各方麵,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係。在泰國,凡是信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削發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到泰國旅遊,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
佛教是泰國道德禮教的“準則”,是維係社會和諧及推動藝術的原動力。佛教影響力深入民間的另一原因是大部分泰國佛教家庭,必然有一位男丁入住寺廟修道,研習佛教道理。據佛教習俗,信奉佛教的男性且年齡超逾21歲者,在其一生中,須接受剃度一次,以實踐僧侶生活,短則5天,長則3個月。
除了作為佛教活動中心,泰國寺廟通常是小鎮的消息集散地、勞工雇用中心、新聞發布處、藥物分發站和社區中心,有時更用作學校和醫療所。總之,泰國社會的寺廟具有多元化用途。
泰國人亦強調宗教自由,故其他宗教如回教、天主教、印度教及錫克教等,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