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趙魯碑的傳說
一
過去楊津莊村民常把每天夜裏的“夜淨兒”(夜間睡覺人們存留下來的尿液),在大清早擔著挑子送到地裏去澆麥子。有一天大清早,天還沒有亮,楊津莊村一個村民擔著一挑子尿來到了地裏,他剛把尿桶放下,把一桶尿倒在了麥壟上,忽然發現有一隻金馬駒跑到了眼前,正要在他麵前的麥田裏吃麥苗,這位村民看見了,就掄起了扁擔,朝著那個金馬駒打過去。那金馬駒挨了一扁擔,急忙往南跑去了,那個村民就去追,隻看到那匹金馬駒跑到了村頭的趙家墳就沒有了蹤影。
金馬駒跑了以後,這個村民心想,要是把這個金馬駒逮住了,往後的日子可就吃穿不愁了。心裏這麼想著,他在天沒亮就趕到了趙家墳,可是左找右找也沒有發現這匹金馬駒跑哪去了。就這樣白白地走了心裏也覺得太吃虧,就一直在墳地裏等到了天亮。天亮以後,在墳地裏到處亂找也沒有找到。最後,他看到往日來這裏時天天看到的托著石碑的贔屭的身子上裂開了一條口子,這條口子原來就是他的扁擔打了以後留下的。
二
薊縣東大屯村趙中華的老太爺叫趙信,爺爺叫趙惠恩,會彩畫和糊紙活。而且手藝不低。大爺叫趙惠民,塑佛像手藝很高。他曾為薊縣城裏大佛寺的十麵佛做耳墜。那還是在日本打進來之前的事。大佛原來的耳墜因時間長毀壞了,他就把白鐵做的洋水桶用大剪刀剪斷成一條一條的,然後把些條卷起來做成了耳環。日本鬼子打進來以後,他們想從馬伸橋出發到縣城,一是把大佛毀了,二是想進城殺人。可是他們在出發前,突然滿天烏雲,天黑得看不見道,反而看到天上有十麵佛顯聖,嚇得他們急忙跪下給大佛叩頭燒香,這樣天才亮了。鬼子們也沒有敢來城裏殺人,大佛也沒有被他們毀了。趙成恩因為給大佛辦過好事,還增加了三十年陽壽。有一天,有一個老道給他算命,說他三十一歲就得去世,可是因為給大佛辦了善事,增加陽壽三十年。果然,他活到了六十一歲才去世。
三
下麵說的是趙家墳趙魯碑生縫又長上的真實故事。提起趙魯碑的石料,誰也說不準這通石碑是用啥石料做成的。它既不像是大理石也不是漢白玉,可是整個碑體上下渾為一體,十分壯觀。淺淡色的石碑毫不平淡,更顯高雅。那麼它是啥石料做成的呢?有人說它是用海底石做成的。有啥根據沒有?當然有。這就是石碑上的一條石縫,人們都承認它是用海底石做成的。
原來,這通石碑,每年一到春天,人們總會在碑體上看到有一條上下曲折的縫隙,這縫隙不寬不窄,不短不長,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可一到了夏天,這條石縫就自然消失了。為個啥?就是因為夏天天氣濕潤,空氣中總有水分在飛揚,這些水分浸潤到了石碑上,就鑽到了石縫裏,於是,這通石碑的縫隙就自然合成了。一點痕跡也沒有地消失了。你說怪不怪?
人們都說這塊石碑是海底石才會這樣的。
小龍扒傳說
漁陽鎮小龍扒村位於薊縣城西北8裏,清代成村。小龍扒四麵環山,隻有一條小路通往山外,相傳這一條通道也是後來才有的,而且是一條龍扒開的,這也是村名的由來。
據傳說,很久以前,這裏還沒有人煙的時候,四麵都是山,隻在中間地帶有一塊平地,像個大聚寶盆。在這大聚寶盆的北麵山脊上東西向橫臥這一條土龍,高昂的龍頭直衝東方,龍尾盤在西邊。因為有了這條土龍佑護,這附近方圓幾十裏地帶,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別的地方不是旱就是澇,百姓怨聲載道。
這樣時間長了,就有相鄰的山神土地看著氣不忿兒,紛紛上天庭找玉皇大帝告狀,說這樣不公平。玉皇大帝聽說後,往下界一看,一眼就看見了那條東西向橫臥的土龍,當即命天兵天將下界驅趕那條龍,讓它改為南北相臥。土龍動了一下,但很快又恢複了原樣兒。玉帝又派天神下界再次驅趕,並派雷公電母擊它。那土龍被逼無奈,正趕上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土龍於是吟嘯一聲騰空而起,用爪子在南山抓開一道豁口,順著山洪奔向了大海。
土龍走了,這裏的河流隨之從以前的東西走向改為往南流淌,自此南山有了通道。北山土龍伏臥過的地方則形成一道龍形山峰,遠遠望去,龍頭、龍背、龍尾依稀可辨。後來這裏有了人家,並慢慢形成村落,人們根據這個傳說遂把村名定為“小龍扒”,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