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圖書館閱覽室全部免費開放,並介紹有關電子圖書館、清華同方等期刊數據的查詢和使用方法。
9月,“慶祝建國六十周年圖書館宣傳周”活動,發放宣傳材料1000多份,解答讀者谘詢450多條。
2010年,開展創建“農家書屋”活動,在全縣建立348個“農家書屋”並全部通過驗收。成立“薊縣圖書館毛家峪村少兒借閱室”,提供1000冊少兒圖書,在完善各種管理製度的基礎上,移交給毛家峪村委會負責日常管理。
2011年,電子閱覽室全年共接待讀者6250人次,為讀者提供各類多媒體電子文獻閱覽、大型文獻數據庫的檢索1000多次,網上聯合參考谘詢1800條。組織“第四屆有獎燈謎競猜活動”、“大田杯”天津市中小學生“好書伴我成長”讀書係列活動。創建“農家書屋”活動通過市級驗收全部合格。
2012年,全年共接待讀者61723人次。借閱圖書、報刊閱覽63838冊次。舉辦“第五屆有獎燈謎競猜活動”、第六屆“楓葉杯”全國青少年兒童書法繪畫藝術大賽。為搞好圖書館延伸服務,與駐薊部隊軍民共建圖書室三家,深受部隊廣大官兵的歡迎。完善了免費開放各項規章製度,製定免費開放實施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圖書館免費開放工作,自1月1日起,圖書館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
六、圖書館現代化建設與數字資源服務
1997年,投資12萬元購進586型電腦20台用於技術培訓。2002年1月8日,ILASII圖書館辦公自動化集成係統安裝並正式開通運行,圖書館跨入了自動化辦公階段,圖書采編、流通、連續出版物、書目查詢全部實行數字化管理。2006年底,參加“全國網上聯合參考谘詢”服務。2007年1月,開通“網上一碼通”服務,網上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7月,由市和縣財政共同出資60萬元,統一購買電腦43台,服務器3台,組建全新的電子閱覽室和電子機房,成立全國文化共享工程薊縣支中心。安裝“走進農村”服務器,全縣農村老百姓可以上網觀看全國共享工程的科技信息資源。11月,舉辦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基層服務點技術骨幹培訓班。12月,全縣有24個鄉鎮自籌資金建設鄉鎮基層服務點。2008年在互聯網上建立薊縣圖書館獨立的網站。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點建立了10個高標準的鄉鎮基層服務點,並派專人分別安裝及調試共享工程的基層應用係統,使基層應用係統能夠正常使用,讓農村老百姓在基層服務點能夠觀看和查閱。共享工程內容包括:城鎮務工、地方戲、共享工程風景線、旅遊天地、農村科普、農村新戲、農村養殖技術、農村醫療、農村種植技術、農業政策、實用講座等文化信息資源。
2009年底,電子閱覽室利用市圖書館與獨秀公司合作建成網上電子圖書書目查詢和電子圖書的網上閱覽係統,包括180萬冊電子圖書,260萬冊天津市全市聯合圖書目錄。
七、薊縣圖書館曆任主要領導(含副職主持工作)名錄
賈福庭負責人(1981年10月—1984年1月)
賈福庭副館長(1984年2月—1984年9月)
胡 煒負責人(1984年10月—1985年11月)
穀少之館長(1985年12月—1990年2月)
邢寶華館長(1990年3月—2003年2月)
於協和館長(2003年3月—2009年7月)
吳子英館長(2009年8月—)
薊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一、沿革
1952年3月,通縣專署慰問老解放區人民,派以陳海為團長的電影隊到薊縣放映電影,這是解放後薊縣人民第一次看上電影。
1955年,通縣專署電影隊移交薊縣,薊縣開始有電影放映隊。隊址在獨樂寺院內,人員編製10人。後改為4個隊。1957年,擴建為8個電影隊。1958年,建電影管理組。1963年3月,隨著電影的普及和配合中心工作的需要,由電影放映隊改為影片發行管理,建立薊縣電影管理站。1980年12月,更名為薊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下設發行股、放管股、機修股和辦公室。1995年6月,改稱為“薊縣電影管理站”,與影劇院合並,規格仍為局屬科級,全民事業性質,獨立核算,自收自支,定員34名。2003年3月,恢複薊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機構規格為局屬科級事業單位,定編10名。2008年5月15日,文化局黨組研究決定,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與影劇院合署辦公,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原電影發行放映公司6名工作人員工作關係全部轉入薊縣影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