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1949年4月24日,宜興解放

遵照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於1949年4月21日發布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參加渡江戰役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第二十八軍八十四師於4月23日向宜興進發,24日下午四五點鍾,八十四師某部進入宜興城,宜興縣宣告解放。同年5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發布命令:為肅清反動武裝殘餘勢力,確立革命秩序,保障全體人民生命財產,決定實行軍事管製,成立宜興縣軍事管製委員會,統一全縣軍事行政管製事宜。許淦任主任,徐行任第一副主任,陶逸飛任第二副主任。同月初,中共宜興縣委和宜興縣人民政府成立,縣政府隸屬於常州專員公署(至1952年12月),徐行和胡求真分任縣委書記和縣長。縣委成立秘書處、宣傳部、組織部、民運部4個工作部門,縣政府設置秘書室、民政科、司法科、衛生科、財務科、生建科、教育局、稅務局、工商局、糧食局、公安局、電信局、郵政局13個工作部門,開展正常工作。

1990年4月24日,第一部年鑒一1989年版《宜興年鑒》發行

1990年4月24日,宜興曆史上的第一部年鑒——1989年版《宜興年鑒》開始發行。該年鑒全麵、係統、翔實地彙集宜興1988年度(設市後第一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麵的大事、要事、新事。《宜興年鑒》是由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綜合性地方年鑒,每年編輯出版,至今《宜興年鑒》已編至2006年,年鑒反映上一年度全市各行各業的情況,為大型資料工具書,起資政、教化、存史作用,並為編纂新市誌積累資料。

(25日)1991年4月25日,紫砂茶具、陽羨雪芽在國際茶文化節上獲獎

1991年4月25日,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的茶葉、茶具和包裝設計評比中,宜興紫砂陶茶具獲得三個獎項:紫砂二廠的“井欄茶具”獲一等獎,“一節竹段茶具”獲三等獎,市旅遊工藝品廠的微型小壺獲二等獎。在這次國際茶文化節的優質名茶評比會上,太華乾元茶場的“陽羨雪芽”在參選的200多隻茶樣中以其製工精細,色、香、味上乘一舉奪魁,獲優質文化名茶獎,這是宜興選送的三隻茶樣中惟一獲獎的茶葉。

1994年4月25日,中共無錫市委決定:劉湘根同誌任中共宜興市委書記。戴解平同誌任中共宜興市委常委、副書記。

1995年4月25日,宜興市開展第一個“衛生日”活動

1995年4月25日是宜興市第一個“衛生日”,下午1時30分,街道上出現了眾多手拿掃帚的人群,市四套班子的領導與全體市級機關幹部一起,清掃城區主要街道上的環境衛生。為了爭創全國衛生城市,創造一個優美、整潔、文明、富庶的新宜興,宜興市確定每年的四月為“衛生月”,每月的二十五日為“衛生日”,目的在於發動全體市民共同參與,把創建活動逐步推開,並進而引向深入。

1996年4月25日,江蘇省重點試驗室——新型陶瓷材料技術工程試驗室在省陶瓷研究所建成

經過省陶瓷研究所4年時間的艱苦努力,江蘇省重點試驗室——新型陶瓷材料技術工程試驗室,1996年4月25日通過省內外專家的驗收和鑒定。該試驗室是江蘇省首批通過論證籌建的省級重點試驗室之一,也是全國輕工行業建成的首家新型陶瓷材料省重點試驗室。4年中,該試驗室新建了2940平方米的重點試驗室科技大樓,添置了90多台套關鍵的先進科研儀器及設備,培養了一支精幹的以中青年科技人員為主體的科研隊伍,承擔並完成部、省級科研課題29項,獲部、省科技進步獎3項,有11項新產品獲部、省級新成果新產品金獎和優秀獎,並有10多種產品投入和將投入生產。該試驗室今後主要從事新型陶瓷材料和相關材料的研究、試驗、開發等工作,具有進行國家和省級重大課題的攻關能力,對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和行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9年4月25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來宜興市視察。

(26日)1956年4月26日,中共宜興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