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緬甸(四)(1 / 1)

1038年,對應中國的北宋仁宗年間,宋朝的藩屬黨項政權首領李元昊脫宋自立,自稱皇帝,去宋封號,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緬甸這邊,大哥國王基梭在一次打獵中被侍從誤殺(多半是被暗殺的),基梭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叟格得即位,王位有一次和王位阿奴律陀擦肩而過。不過話說回來,起碼在當時阿奴律陀也並表現出過多的興趣,叟格得即位後,阿奴律陀立即對他表示效忠。叟格得安安穩穩的當著他的國王,也像基梭一樣對阿奴律陀壓根沒放眼裏,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對國家無寸土之功,此時國家發展停滯了下來,在他看來確實沒必要勤奮的處理政務,沒有任何人可以撼動他的地位,隻要他自己不作死,相安無事,做王直到壽終正寢是沒有問題的。

叟格年少的時候幾次見過阿奴律陀的母親,而那時北宮王後30幾歲,北宮王後大他10歲,正值人生美貌的頂峰,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很多人見一次就忘不掉,尤其是年輕時曾經幻想過的鏡花水月,正如水滸裏高衙內見林娘子一次便意亂情迷,乘阿奴律陀和父親宮錯薑漂外出打獵之際,他竟然潛入佛寺把阿奴律陀的母親北宮王後強占。阿奴律陀和父親宮錯薑漂打獵歸來,兩人都暴跳如雷,被基梭叟格得兄弟壓抑了十幾年的怒火終於在這一刻迸發出來,他們開始對叟格得起了殺心。可以想見阿奴律陀此刻的心情,《三國》裏,張繡在謀士賈詡的慫恿之下,把宛城獻給了曹操。誰知道曹操入城之後,知道自己的嬸子被曹操霸占,認為曹操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雖然中原文化的禮義廉恥還沒有深入人心,但王上的所作所為還是顯得駭人聽聞。阿奴律陀明白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不要王位,那麼連親人都會失去。經過三天三夜的謀劃,父子倆經過商量得出一個結論,想要對付一個人最關鍵的是利用他的弱點給與致命一擊,阿奴律陀單槍匹馬跑到蒲甘城下找叟格得單挑,在其答應之後在決鬥中一刀拿下,取而代之。

公元1044年,環顧一下世界,在中國,因為數年殘酷的戰爭而兩敗俱傷的北宋和西夏簽訂了合議,兩國重開沿邊貿易;在越南,越南北方李朝攻占越南南部的占婆王國國都,斬殺了占婆王,俘虜五千餘人;在歐洲,英國懺悔者愛德華開始從被貴族刺殺的恐懼中清醒過來,著手治理嗷嗷待哺的英格蘭。1044年對於緬甸而言正處在曆史的拐點。這一年,阿奴律陀30歲,江喜陀15歲,北宮王後54歲,宮錯薑漂89歲。1044年8月的一天,阿奴律陀接過他父親送給他的祖傳的長矛,告別了父母,獨自一人騎上馬朝著蒲甘城行去,淩晨,阿奴律陀來到蒲甘城下叫陣,大聲嗬斥辱罵了城裏的叟格,大意是你囚君父是為不忠、辱國母是為不孝、篡王位是為不義、虐百姓是為不仁,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你要是個真正男子漢,我們就一對一決戰吧。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阿奴律陀麵對的是中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有正常思維的帝王,不用說秦皇漢武,甚至世宗嘉靖、神宗萬曆之之流,那麼也許在他抵達城下之刻,甚至沒有到,就被無數冷箭射落馬下。然而這正是阿奴律陀的高明之處。叟格是個有張飛之勇、秦誼之力,無曹操之襟、劉禪之德的男人,本來以為普天之下舍我其誰,一聽阿奴律陀的挑釁,怒從心頭起,沒穿鎧甲、單槍匹馬出城拍馬迎戰,想要再演一場“許褚裸衣鬥馬超”的好戲。叟格得的勇敢值得稱讚,但很顯然,他是不自量力的,他的對手阿奴律陀則人如虎,馬如龍。在阿奴律陀讓了他一招的情況下,隻一回合被前者用長矛連人帶馬地挑下護城河,享年43歲。功夫不是白練的,匡扶正義,扶正祛邪,實力也是很重要的。智力加實力才能成大事。

在侍從的陪同下,阿奴律陀毫無懸念地走進了他離開了二十多年的王宮,並將宮錯薑漂也接回蒲甘城。阿奴律陀請求他的父親宮錯薑漂重登王位,但是宮錯薑漂婉拒了,說起宮錯薑漂這個人頗有傳奇色彩,他在自己年近半百的時候以王室一族的身份發動政變推翻了“胡瓜王”良吳畢並自立為王,但是卻又仁慈地將良吳畢的兩個剛出生的兒子收養。在他在位的二十年裏,雖說政績乏善可陳,但他也是個好人,奉行無為而治,沒有大興土木折騰百姓,即便是被自己待若己出、辛苦養大的基梭和叟格得兄弟推翻之後也沒心懷怨恨搞複辟。而現在,麵對阿奴律陀堅決要求他重登王位,薑漂明白這個位置早晚屬於阿奴律陀,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經曆了便懂得了放下,明白了“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所以,他理所當然的將王位讓給了阿奴律陀。四年後,享年近百的宮錯薑漂在一座寺院裏平靜的逝世,這是一個親眼見證了蒲甘王國從幼小走向成熟的幸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