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而不可禦者,衝其虛也!
-《孫子·虛實》
用中國共產黨人常用的句式來說,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五星上將整個就是一個機會主義——先是目中無人輕出浪進的“左傾冒險主義”,讓人兜鼻子一拳打了個鼻青臉腫頭昏眼花。然後立馬就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變成了驚慌失措消極悲觀的“右傾逃跑主義”。
白宮和五角大樓被這個極富感染力的三朝元老傳染,也著實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了一陣子。
不過,作為世界上最年輕而又最富有進取心的民族,泱泱大國美利堅合眾國也是個出人物的所在,他們中很快就應運而生了幾位扶大廈之將傾的人物。
最初的慌亂過去後,華盛頓的軍政首腦中有人開始冷靜下來,在總統都在語無倫次胡說八道的當口,難得地保持了相對清醒的頭腦,沉住氣認真仔細地研究起他們從前壓根兒就沒往眼裏瞧的這個新對手來。
勞頓·柯林斯上將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自中國軍隊全線反擊後,華盛頓上上下下都對麥克阿瑟發來的戰地報告的準確性普遍持不信任態度。這個老家夥反複無常已經發展到神經質的地步,發來的報告也天天有變。他時而驚呼他的部隊麵臨滅頂之災,要求得到為控製局勢所需要的增援部隊和擴大轟炸的權力,時而又會對記者關於他的部隊是“在退卻”而不是在進行“巧妙的撤退”的報道吹毛求疵。而無論是第八集團軍還是第十軍,都無法越過麥克阿瑟與五角大樓直接聯係,所有電報都要由東京“聯合國軍”總部審查,倘若麥克阿瑟或他哪一位部下不喜歡這些電報,他們就會妙筆生花重寫或篡改它們。
12月1日,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派陸軍參謀長勞頓·柯林斯上將到遠東前線去視察和調研情況。大家想,麥克阿瑟再牛皮哄哄,諒他也不至於把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軍攔在東京不讓去前線吧?
12月4日,也就是英國紳士克萊門特·艾德禮為原子彈風波氣急敗壞找上門來的同一天,勞頓·柯林斯上將飛往東京。
一見麵,麥克阿瑟就叫苦不迭。他聲稱自己麵臨著50萬中國軍隊和10萬朝鮮人民軍的壓力,“這些烏合之眾能夠包圍任何固定的防禦陣地,並迫使第八集團軍退回漢城-仁川地區”。
其實這個時候,他當麵的誌願軍部隊隻有西線誌願軍部隊6個軍23萬餘人,朝鮮人民軍整編後的部隊3個軍團7.5萬餘人。而東線的誌願軍第九兵團因戰鬥和凍餓減員嚴重,已不得不轉入休整,突擊治療凍傷,成了一個大醫院。
麥克阿瑟將他當麵的中朝軍隊人數整整誇大了一倍。過去人家是芝麻,現在則成了西瓜?柯林斯心說什麼都是你兩片嘴皮在那兒翻,我還敢信嗎?得,還是我自個兒到朝鮮去瞧瞧吧!麥克阿瑟還緊趕著問有沒有或可能有增援部隊。“沒有!”陸軍參謀長一口把話說死。不說這個還罷,一提這個柯林斯更來氣。我們還指著從你這兒調部隊到歐洲去呢!那會兒是誰在打包票聖誕節後調出兩個師到歐洲去?現在不能調也就罷了,你還好意思要增援?北極熊在歐洲虎視眈眈你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柯林斯當然明白麥克阿瑟的言下之意:如果沒有增援,他就隻有與共軍停火,甚至撤出朝鮮。這家夥已經多少次玩這套把戲要挾和擺布參謀長聯席會議了!不行,這次不能再讓你糊弄我們大家了!
不管麥克阿瑟說什麼,柯林斯打定主意非要到朝鮮去看看再說。4小時後,美國陸軍參謀長又轉飛朝鮮漢城。
那時候沃克還沒死,人家就比麥帥有種得多。見了陸軍參謀長,沃克也直截了當地道出困境:美步兵第二師遭受重創,幾乎被全殲,土耳其步兵第一旅也一樣。其他師也都受了不同程度的重損。
韓軍當然更不必提了,除了第五師沒什麼大損失,其他隻剩下個空架子了。
沃克承認他沒法守住平壤,中國人會在第八集團軍和第十軍之間的缺口中長驅直入。而且在漢城-仁川堅守的計劃也很懸乎,那樣讓人家在岸上一包抄,跑都不好跑,那仁川港的飛魚海峽進難出也難,不是個好去處。
但沃克表示,倘能得到美第十軍的加強,他能夠撤到釜山而不致遭受進一步的嚴重損失,而且永遠守住原有的釜山防禦圈。如果必要的話,他準備就地堅守並再度視死如歸。
雖然沃克此時和麥克阿瑟一樣,也過高地估計了中國軍隊當時的作戰能力,而且“永遠守住釜山”的說法也有點信口開河之嫌,但比起麥克阿瑟來,卻顯得沉著和堅定得多。
確是一真正的軍人。
又在戰場上待了一天後,柯林斯得出結論:
“盡管第八集團軍的形勢不妙,但並未驚慌失措。”
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興南去視察阿爾蒙德的第十軍。
即使身為麥克阿瑟的愛將,阿爾蒙德也與他的長官不同。
阿爾蒙德少將不失名將風度地告訴陸軍參謀長,雖然步兵第七師和步兵第三師都有嚴重損失,但主力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正在從長津水庫撤回,損失並不像想象的那般嚴重,局麵也遠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