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兩淮戰役坑道爆破顯神威(4)(1 / 3)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鐵軍精神感召下,安徽各界群眾以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不甘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役和壓迫,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日寇入侵安徽之初,安徽各地人民紛紛組織抗日遊擊隊,配合八路軍、新四軍和國民黨軍打擊日本侵略軍。安徽各界人士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槍出槍,無私無畏地支援抗日戰爭。整個抗戰期間,安徽人民節衣縮食,勤奮耕種,擔負著三大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新四軍3個師的軍糧、被裝、柴草和副食品供應。安慶進步人士馬吉第出於愛國之心,憂民族之患,罄盡家資1萬銀元,捐作抗日經費。由於全省人民的無私捐助,從而在國力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保證了抗日前線戰爭物資的需要。

在長期的抗戰實踐中,安徽的廣大人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新四軍不僅英勇頑強地抗擊日本侵略軍,而且真誠地為老百姓謀利益,是老百姓自己的抗日隊伍。廣大民眾自覺地、踴躍地加入新四軍,出現了許多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相爭參加新四軍的動人場麵。皖江地區流行著這樣一支參軍歌謠:“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新四軍,子弟兵,為國家,為人民,參軍頂光榮,抗日是英雄。”1938年,新四軍第四支隊開赴皖東抗日前線時,沿途許多女青年紛紛要求參軍,有的是父母姐妹同時入伍。女青年熊亭,背著行李跟隨部隊跑了幾十裏,終於感動了部隊首長,吸收她參加了新四軍。1943年3月,淮南大通礦100多名工人衝破日軍的封鎖線,參加了新四軍和遊擊隊。據《拂曉報》報道,1944年“宿東、宿靈、靈北參軍如火如荼,很短時間就有483人入伍”。蘇浙軍區1縱16旅在郎溪縣遊擊隊的配合下,解放了郎溪縣城後,在長樂鄉召開一次千人群眾大會,150多人當場報名參加新四軍。在1944年冬到1945年春的3個多月的時間裏,僅淮南津浦路東、路西地區參軍青年就有1.5萬人。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些宗族打開祠堂宗門,動員宗族子弟參軍,並以宗祠為單位,掀起參軍比賽熱潮。如皖江湖東縣尚禮區有14姓宗族組織了宗族參軍委員會;宣當縣東覺鄉開明紳士許維泗是一個族長,他宣布許姓人誰參加新四軍,誰就可以從祠堂領取3畝地,從而影響、推動了其他各姓族長,在群眾中形成了一人參軍全族光榮的氣氛,掀起了參軍高潮。

一些地方幹部也帶頭參軍。如皖江槐林區4個鄉,在鄉長以下40名幹部帶頭下,有700多青年參軍。一些地方士紳在經過爭取、教育後,也為擴大新四軍的武裝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宣當縣的大財主劉鍾漢、王克明、張德興經過宣傳教育,也積極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將子女送到部隊參軍。他們中有許多人將一腔熱血灑在抗日戰場上。

渦陽縣有一位謝老太太,她的3個兒子謝繼書、謝繼祥、謝繼良都參加了新四軍,在1940年一年中,先後為國捐軀。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於1940年7月11日特地給她寫了一封信:“謝老太太:你的3個兒子為了抗日救國英勇犧牲,滿門忠烈,留下無上的光榮,全國軍民莫不欽敬。他們能夠如此深明大義,為國犧牲,都是由於老太太平日教育之功。從前嶽母教育嶽飛精忠報國,幾百年後還被人人讚美,老太太教子3人英勇殺敵,也足以比美嶽母而被人人所讚美了。”後來彭雪楓自己也英勇獻身。

人民群眾信任、擁護、愛戴新四軍。戰鬥前,無數的雞毛信、信號樹傳遞了可靠的情報,使新四軍耳聰目明;戰鬥中,無數不穿軍裝的男女老幼,舉起刀槍,與新四軍一起衝殺;轉移時,無數的村莊住戶封鎖消息,把日本鬼子變成盲人瞎馬;而當新四軍有了傷病員時,則到處都是高家莊、沙家浜,村村都有戎冠秀、沙奶奶。正是因為新四軍和人民群眾心連心、肩並肩,團結禦侮,才使凶狂的日寇陷入攻防無措、進退挨打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這裏說一下新四軍在皖南反“掃蕩”中,人民群眾大力支援新四軍的事例。1940年4月下旬,日軍為了鞏固江防,擴大(南)京蕪(湖)附近及大江南岸的占領區域,調動第15、第17、第116師團等部萬餘兵力,在飛機的配合下,展開大規模的“掃蕩”。新四軍皖南部隊協同友軍作戰,經過何家灣、父子嶺伏擊戰,紀家嶺、馬家壩、九郎廟等處的運動防禦戰,殲敵近900名,挫敗了日寇的猖狂進攻。10月上旬,日軍再次出動兵力萬餘人“掃蕩”皖南,進攻南陵、繁昌、銅陵地區,一路5000餘人猛撲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雲嶺。新四軍一部在呂山、東山、大嶺、楓坑等地與敵惡戰,斃傷日軍數百名,保衛了雲嶺。鬼子遭到打擊後,向涇縣縣城竄犯,國民黨駐軍不戰而逃。葉挺指揮部隊渡過青弋江追擊敵人,9日收複涇縣縣城。此次作戰曆時7天,殺傷敵人近3000名。新四軍的勝利震動了大江南北,蔣介石致電嘉勉,日軍則驚呼大出所料。新四軍在這兩次反擊日寇的“掃蕩”作戰中,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多方麵的支援。廣大群眾空舍清野,斷橋破路,當向導,運彈藥,探敵情,抬擔架,踴躍支前。僅雲嶺、章渡兩地,在4個小時內,就動員了3000餘人支前,對戰鬥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