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締造共和國繁榮與富強的進程中,我們已經取得了曆史性進步。但任重而道遠,時下我們更需要發揚不畏艱難、不怕挫折、勇於拚搏、善用智慧、求變創新、爭取勝利等的精神。

在汶川抗震救災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如同98抗洪、大興安嶺滅火等搶險救災一樣,英勇無畏、忠貞堅強、不怕疲勞、不怕犧牲、連續作戰……這不正是我們需要學習與弘揚的精神嗎!不過,這僅僅是人民解放軍在和平時期的一種精神表現,其實,與其在戰爭年代中的精神表現還相距甚遠。如果說,解放軍在和平時期精神表現的下麵更多的是流汗的話,那麼在戰爭時期精神表現的下麵更多的則是流血;前者是以吃大苦耐大勞為代價的,而後者則是以生命作抵押的。為此,我們要全麵、紮實地學習和發揚人民解放軍的精神(這實際上也是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就不能不穿過數十年的時空隧道,打開那塵封已久的戰爭檔案,去看看人民解放軍當年是如何憑著勇敢和智慧克服千難萬險並戰勝敵人的。這其中的現實價值恐怕是不會因解放軍戰爭曆史的久遠而變輕的。

八路軍、新四軍是解放軍的前身或者是解放軍曆史發展的第二階段,也是解放軍所有精神養成的重要時期。在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日戰爭中,新四軍在日偽軍的包圍中,特別是在皖南事變發生後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下,勇破危機,力圖發展,主力武裝由開始的一萬餘人發展到後來的31萬餘人,共殲滅日偽軍31.7萬餘人,建立了地跨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的華中抗日根據地。在殘酷、激烈的生死較量中,意誌、品質、智慧、謀略、勇氣、膽識等精神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和檢驗。因此,從新四軍的戰役戰鬥中我們可以更深刻更全麵地感知到鐵軍精神,受到更多的啟發和教益。

我們從新四軍數百次重大戰役戰鬥中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十大戰役,再現了新四軍在危機四伏的艱難條件下,在平原水網地帶、無山地可以依附,忍饑寒、沐風霜,入槍林、出彈雨,衝殺在民族解放的疆場上的情景,特別是在皖南事變中所遭受的重大挫折與生死考驗—讀來會使你驚心動魄、心旌激蕩、感慨萬千。十大戰役僅僅是新四軍對日偽作戰1.9萬多次,斃、傷、俘日偽軍31.7萬餘人的縮影,但我們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四軍的艱苦卓絕,感受到它如同八路軍那樣的輝煌昭著,感知鐵軍精神的力量以及由它帶給我們的啟迪。

本書的編撰參閱了大量史料(附後),在此謹向這些史料的作者、編者致以謝忱!

作者

2009年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