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歐戰全麵爆發(3)(1 / 3)

9月22日,德第8集團軍實現了對維斯瓦河的突破,並對莫德林和華沙的波軍實現了完全分割。集團軍司令布拉斯科維茨決定,利用維斯瓦河西岸的第13軍和第11軍突擊波蘭首都。第15軍和第10軍在莫德林南麵切斷了波軍的退路。

9月25日,德軍開始對波蘭首都華沙進攻。空軍出動了約1200架飛機,而且還動用了不適合於擔當空襲任務的運輸機。9月26日,空軍出動450架飛機空襲莫德林。

德國陸軍的進攻也取得了進展。第13軍在9月25日摧毀了波軍在華沙第一道防線,次日又摧毀了第二道防線。第11軍占領了第一道防線。與此同時,為粉碎波軍對德軍側翼的攻擊,經希特勒批準,第1軍在維斯瓦河以東向普拉加的南郊推進。9月26日晚,華沙守軍指揮官羅梅爾將軍要求停戰一天,並進行交出該城的談判,遭到拒絕。9月26~27日夜,德軍猛烈炮擊,步兵繼續在全線實施攻擊。9月28日,在水電遭到破壞、食品、藥品斷絕,完全喪失抵抗力的情況下,華沙無條件投降,守城波軍12萬人被俘。

9月27日,德國對華沙的攻擊已不再需要空軍的支援。同日,空軍作戰部隊奉命攻擊莫德林。兩天後,莫德林停止抵抗,3萬名波蘭士兵被俘。作為波蘭的最後一個抵抗中心,海爾半島也於10月1日陷落。

在德軍從德蘇占領區分界線以東西撤的過程中,發生了與波蘭軍隊的戰鬥,甚至是激烈的戰鬥,但這已無礙大局。

10月6日,在登布林以東的科茨克附近的波軍也繳械投降。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波軍全軍覆沒,德波戰爭結束,波蘭成了納粹德國“閃擊戰”戰略的第一個犧牲品,波蘭作為獨立國家被從歐洲的政治地圖上抹掉了。

2.英法對德宣戰

1939年3月31日,英國曾許諾保證波蘭的安全,又於同年8月25日與波蘭簽訂了《互助協定》。根據英國的保證和英波《互助協定》,在波蘭遭到德國進攻時,英國政府有義務立即給波蘭政府以全力支持。

早在洛迦諾公約中,法國就曾許諾保證波蘭領土的完整。1939年4月13日,法國政府又緊隨英國對波蘭問題發表原則聲明,表示保證波蘭的獨立。同年5月19日,法國陸軍總司令甘末林與波蘭陸軍部長卡斯普裏茨基又簽訂了關於在波蘭遭受德國進攻的情況下,法國實行軍事行動的議定書。議定書規定,一旦波蘭遭到德軍進攻,法國空軍應立即行動,保證派出60架飛機轟炸德國目標;陸軍在宣布動員3天後開始行動,毫不遲延地對德軍發起有限攻擊;從總動員第15天起,法軍投入主力部隊對德軍發動攻勢。法國的這位將軍還說,一旦發生軍事行動就突破齊格菲防線。

然而,英法兩國多年來一直口是心非,對波蘭也不想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而隻是想讓波蘭在這場它們與納粹德國的對抗中充當其馬前卒,擋一擋德國侵略軍的鋒銳,使自己起碼暫時不受太大的損失。

德國大舉入侵波蘭7個小時後,英法統治者不想如何解救波蘭,而是仍然打算同德國作交易。法國外長喬治·博內這時打電話給法國駐羅馬大使弗朗索瓦·龐賽,要他轉告齊亞諾,法國政府歡迎墨索裏尼在前一天向英法政府提出的如下建議:邀請希特勒於9月5日來舉行一次會談,以便“審查已經成為當前紛爭根源的凡爾賽和約的一些條款”。英國也同意會談,隻是堅持德國軍隊必須立即撤出波蘭。

9月1日晚上9時,英國政府才將一份正式照會遞交給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要求德國政府停止對波蘭的一切侵略行動,並立即從波蘭領土上撤出其軍隊,否則,英王陛下政府將毫不猶豫地履行自己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同日晚上10時,法國也向德國遞交了一份措詞完全相同的照會。

此後,為了尋求與德國談判,兩國外長和英國駐德大使又連連表示,此照會並非最後通牒,而隻是一種警告。它們之所以如此,無非是想逃脫自己對正在受到納粹德國野蠻侵略的波蘭所承擔的義務。

在政府麵臨垮台的巨大壓力下,英國政府於9月3日上午9時才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表示如果德國政府在上午11時以前不能作出令人滿意的答複,兩國即從該時起處於戰爭狀態。

在英國連拖帶拉的情況下,到9月3日中午,法國政府才十分不情願地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最後通牒的期限是這天下午5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