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戰場的第一個勝利,中國軍隊付出了傷亡3000多人的代價。抗日將士的熱血灑在臨沂陣地上。
3月20日,張自忠接到命令,第59軍主力調到臨沂西麵的費縣作戰。
3月23日,日軍第21旅團得到第5師團給予的增援以後,再次向臨沂發動猛攻。龐炳勳指揮部隊在沂河西岸堅守。部隊連續作戰,得不到有效的補充和休整,傷亡慘重。部隊撤到臨沂近郊後,龐炳勳深感兵力不足,命令他身邊的特務營、學生隊等凡有戰鬥力的人,都要上戰場。
李宗仁為了守住臨沂這個要點,再次命令張自忠率領第59軍星夜東進,馳援臨沂。此時,台兒莊戰役已經打響,臨沂的得失直接關係到台兒莊戰役的成敗,影響到徐州會戰的成敗。李宗仁對堅守臨沂的決心很堅決。
3月24日,張自忠指揮第59軍主力從臨沂的西北方向對日軍的側背發起攻擊,一部分兵力前往臨沂城,增援龐炳勳堅守臨沂,確保臨沂不失。
第59軍向日軍發起攻擊之初,進展順利。但是,日軍很快進行反擊。日軍第21旅團再次遭到張自忠部的側擊,已經不像第一次那樣慌亂了。這一次,日軍對作戰部署稍作調整以後,就憑借優良的武器裝備向第59軍進行反撲。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數日,日軍遭到重大傷亡。茶葉山戰鬥中,張自忠為了爭取主動,把師預備隊調到山南,攻擊日軍的側後。當日軍增加兵力爭奪茶葉山時,張自忠命令總預備隊投入戰鬥,日軍反攻受挫。
3月29日下午,張自忠下達了全軍總攻擊的命令。
59軍勢如猛虎,日軍節節敗退,但退至沙嶺子時,卻憑借已有工事和優勢火力頑強抵抗。中國軍隊幾次衝鋒,都難以突破日軍陣地,部隊遭受重大傷亡。
張自忠的心揪緊了。臨沂戰鬥,這是“盧溝橋事變”以來將軍重返前線指揮的第一仗。現在,戰鬥已經到了千鈞一發的關頭,士兵們在流血,陣地前到處是屍體。張自忠站在前沿陣地上,耳邊不時傳來一陣陣炮聲,那是台兒莊戰役的炮聲,那是徐州會戰的炮聲。聽到這炮聲,將軍的熱血沸騰了……
張自忠猛地拿起筆,寫下3條手令。其中寫道:
“敵人亦到最後關頭,看誰能忍最後之一秒鍾,誰就能成功。我困難,敵之困難更大;我苦戰,敵之苦處數倍於我。望率所部撐眼前這一極小之時間,甚盼,甚盼。”
張自忠的手令轉達到部隊以後,官兵們爭相傳閱,部隊士氣大增。在中國軍隊震天動地的衝殺聲中,日軍敗退了。
中國軍隊取得了臨沂戰場的第二次勝利。
日軍第21旅團在阪本順少將指揮下,自3月初對臨沂發動進攻以來,進展緩慢,平均每天前進不到2公裏,且傷亡慘重。全支隊一共8000多人,被殲滅3000多人。這使阪垣征四郎非常惱火。3月31日,阪垣征四郎來到湯頭鎮,嚴厲訓斥潰敗下來的日軍,命令阪本順支隊長在現地死守,決不能後撤。
4月初,日軍重新組織力量對臨沂發起了第3次攻擊。這時候,中國軍隊在台兒莊對孤立冒進的日軍磯穀支隊基本形成了包圍,一旦日軍第5師團的部隊突破臨沂,與磯穀支隊會合,必將對在台兒莊地區作戰的中國軍隊造成重大威脅。為此,李宗仁嚴令龐炳勳必須堅決守住臨沂。守住臨沂就等於拖住了阪垣征四郎的後腿,使這支日軍的“精銳”部隊無法接近台兒莊。
4月19日,日軍的飛機對臨沂城進行猛烈轟炸。日軍地麵部隊看到臨沂的西城門被炸毀,立即發起衝鋒,湧入臨沂城。龐炳勳和張自忠看到形勢萬分危急,指揮部隊同日軍一條街一條街地爭奪,一條巷一條巷地拚殺。那幾天,臨沂城裏,街街都在發生肉搏戰,巷巷都有槍聲。中國軍隊傷亡慘重,但官兵決不放棄臨沂。
台兒莊戰役接近尾聲時,中國軍隊奉命退出臨沂,向郯城等地轉移。
持續數月的臨沂保衛戰,張自忠、龐炳勳兩支部隊互相配合,挫敗了日軍第5師團與第10師團在徐州北麵會師的企圖。阪垣師團號稱是日軍中的“鐵軍”。中國軍隊能以劣勢裝備挫敗日軍的連續進攻,這對全國的抗日戰場是一個鼓舞。
曆史不會忘記張自忠將軍在臨沂戰場上的功績。
臨沂戰鬥,第59軍雖然傷亡了9000多人,但為爾後的台兒莊大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戰後,張自忠提升為第27軍團軍團長,同時兼任第59軍軍長。
李宗仁將軍回憶臨沂之戰時,說:“臨沂一役最大的收獲,是將阪垣、磯穀兩師團擬在台兒莊會師的計劃徹底粉碎,造成爾後台兒莊血戰時,磯穀師團孤軍深入,為我圍殲的契機。”李宗仁還指出:“此次臨沂之捷,張自忠的第59軍奮勇赴戰之功,實不可沒。”
白崇德回憶臨沂之戰時,說:“張將軍在徐州會戰之臨沂戰役,與龐炳勳將軍將敵精銳第5師團(阪垣師團)擊潰,減輕徐州戰之壓力,使台兒莊獲得抗戰以來第一次勝利,於戰史上占有輝煌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