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陝北待命入晉的八路軍第129師386旅陳賡旅長得知平型關大捷,在日記中寫道:
“這是紅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也是中日開戰以來最大的第一次勝利。這一勝利雖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義是無窮的:1、證明我黨的主張正確;2、隻有積極地采取運動戰、遊擊戰、山地戰,配合陣地戰,抄襲敵人,才能勝算;3、證明惟武器論的破產;4、單純的防禦隻有喪失土地。捷報傳到部隊中,人人歡躍,大家都以為我們出動太遲了。”
平型關戰鬥,進一步擴大了紅軍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提高了紅軍的威望,鼓舞了中華民族的士氣,增強了軍隊的凝聚力。這種力量,是不可戰勝的。陳賡將軍在10月1日的日記中寫道:今天開拔,“沿途群眾對我們非常歡迎。特別是平型關戰鬥的勝利,使他們對我們的信仰更加提高。”人民群眾的態度,是最有力的說明。
再者:可惜,沒有抓住多少俘虜。
一場戰鬥,俘虜多少是戰果的一個標誌。軍隊作戰,總想多抓俘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同國民黨軍隊作戰,每打一仗都能俘虜不少敵人。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紅軍活捉敵第18師師長前線總指揮張輝瓚;在第三次反“圍剿”勝利的凱歌中,紅軍俘虜敵人1.5萬人。那時候,紅軍製定了不虐待俘虜的嚴格紀律,國民黨軍官兵都知道紅軍優待俘虜。教育俘虜,改造俘虜,吸收俘虜參加紅軍,是紅軍不斷發展壯大的一條重要措施,人民軍隊對待俘虜的政策在廣大官兵中深入人心。平型關戰鬥打響,八路軍指戰員出於對日本侵略軍的痛恨,多抓俘虜的願望更加強烈,連師長林彪都想多抓俘虜,把俘虜帶到太原去遊街示眾。
但是,八路軍指戰員多抓俘虜的期望沒有實現,有的指戰員反而為此付出了鮮血和生命。
當日,平型關激烈的戰鬥進行了半個小時,不少日本鬼子就被八路軍指戰員打得爬到汽車底下去了。當時,八路軍戰士們不懂得燒毀汽車,使日本鬼子失去屏障,許多人把日本鬼子看成內戰時的國民黨軍隊,以為隻要打狠了就會繳槍。幾位戰士向打得躲到汽車下的日本兵喊話:“繳槍不殺!”
然而,這一仗的作戰對象是日本鬼子。鬼子不僅聽不懂中國話,而且是一群經過武士道訓練的“野獸”。自從侵占中國領土以來,日本鬼子沒有遇到多少有力的抵抗,心裏隻想著多占中國的地方,根本沒有理會八路軍戰士的喊話,依然舉槍與八路軍指戰員對抗。八路軍一些優秀指戰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日本鬼子殺傷,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當時,幾名八路軍戰士看到身負重傷的日本兵,連忙彎下腰想把負傷的日本兵背回來。誰知日本兵剛趴到八路軍戰士的身上,就張開嘴使勁咬下去,硬是把八路軍戰士的耳朵咬掉了。
八路軍戰士主動走上前給負傷的日本兵包紮,剛到跟前,就被日本鬼子打傷,犧牲了。
副師長聶榮臻親臨第一線戰場,也經曆了驚險的一幕。
中午,槍聲漸漸稀疏了。聶榮臻隨同出擊的部隊來到溝底的公路上,看到日軍人仰馬翻,溝裏到處是丟棄的槍支和日軍屍體,上百輛汽車燃燒著,冒出嗆人的臭味。
果然是一個大勝仗,聶榮臻撿起一支槍,心裏想。聶榮臻經曆的勝仗很多了,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激動。
突然,“叭”的一聲槍響,聶榮臻隻感到耳邊有一股熱風。“唆”的一聲,子彈飛過去了。聶榮臻一抬頭,看見一名日本兵躲在山洞裏放冷槍。
戰士們立即圍了過去,十幾支槍口對準那個小小的山洞,齊聲呼喊:“繳槍不殺!”
“叭!叭!”日本兵又打了兩槍。
一名戰士正要衝進洞去抓俘虜,聶榮臻一把拉住他,說:“別急。”
戰場上出現片刻的沉默,山洞裏沒有動靜。聶榮臻說:“丟手榴彈,消滅他。”
聶榮臻知道,日本軍隊與國民黨軍隊不同,經過軍國主義熏陶,不肯輕易投降。阪垣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軍隊裏是有名的。眼前這些日本兵,滿腦子都是武士道精神,不會輕易放下武器,千萬別讓八路軍戰士上當。
隨著戰爭進展,日軍官兵親眼目睹了日本軍隊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逐漸認識到軍國主義的反動本質,戰爭後期,不少日本官兵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參加反對法西斯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