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八章 孤山望月之麗妃(番外二)(2 / 2)

秋菊是姐姐的貼身侍女,也算是我的乳娘。她到夏家的時候才十二歲,和姐姐年紀相仿。至於姐姐的事情,秋菊都是通曉的。

姐姐執意坐馬車,卻把我送了出去。蒙恬見狀也沒有阻攔,隻是臉色凝重的答應了下來。

我正式的抓住韁繩,還沒等夾住馬肚子,蒙恬的副將李信把我用布包了起來,繞到了自己身上。

我伸出手想抓蒙恬,結果換過來一陣怒喊,“將軍查看敵情,你給我老實的待著。”

李信在這群將領之中,應該是最年輕的。隻是他的胡子把他最真實的麵容掩蓋住了。我無數次猜測他胡子底的的真實麵貌。他的聲音很是渾厚,衝我喊叫,頓時嚇得我一愣。

“知道了。”我扭過頭看著蒙恬跟著阿姐的馬車,徐徐的勒馬前行。不由心生一絲暖意,半月以來,這是他們兩個最近的距離罷。

“將軍,前麵有百越人……”蒙恬點了點頭,“有多少?”

“幾十人之眾。”

蒙恬看了看姐姐的馬車,再一次問道,“娘娘可是願意從車上下來?畢竟百越人的目標是娘娘你啊。”

過了半響,阿姐才幽幽道,“蒙將軍,我不會騎馬……”

阿姐從小就怕馬,這我是知道的。蒙將軍犯了難,不知道如何是好。男女有別,況且阿姐還是當今秦王的女人。回去之後,難免會有人多嘴……

李信看一群人站在那裏,不由得一愣,大喊道,“蒙將軍百越人已經近了……”

蒙恬一咬牙,把阿姐攔腰抱在馬背上,“娘娘,冒犯了。”

我清楚的看到了姐姐羞紅的臉,這幾天裏,她眼睛裏第一次發出雀躍的光芒。

蒙恬帶著阿姐殺出了百越人的重圍。我的衣裳,卻是被李信的鮮血染紅了。

見到這鮮血,我有忍不住嚎啕大哭,“你……要死了罷……”

李信那時也才十幾歲出頭,見到鮮血也以為是離死不遠,頓時感覺頭重腳輕,天昏地暗。便解開綁著我的布袋,從懷裏掏出一隻香囊,含著淚,要我交給他母親……後麵的我沒太聽清,隻是繼續哭,看後麵的將士停下來,圍著他。

哭了半響,沒人去揭李信的衣裳。見後麵圍了這麼多人時,蒙恬走了過來。

“有成,何事?”說罷一把揭起他的衣服。

身上卻一點傷痕都沒有,李信依舊呆愣閉眼躺在那裏,依舊感覺頭暈目眩。

蒙恬臉上此刻帶著些許的怒氣,“有成,耽擱大軍行進,該當何罪……”

我看他身上沒有血,便拍了拍他的臉,“李信大將軍,你的傷好了……”

可是如今蒙恬暴怒,李信就算沒事也不敢起來。秦國的軍法十分嚴苛,今日的事,以蒙恬的脾氣,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頓時,整個儀仗對都充滿了抑鬱的情緒。

【注釋】

1.秦國大將李信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國俘虜韓王安、滅亡韓國後,秦王政派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逼近漳水、鄴城,李信則出兵太原、雲中,與王翦軍隊共同包圍趙軍,並一舉攻破趙國。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國太子燕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到鹹陽,以獻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為名,準備行刺秦王政。結果荊軻行刺失敗,被秦王政所殺。秦王政得知是燕國派人行刺他,因此大怒,於是派王翦等攻打燕國。

2.李信之死

1975年,湖北雲夢縣睡虎考古發掘出的兩封秦軍士兵的家書竹簡,隻證明了昌平君在那一年叛亂,但並沒有任何實質證據證明田餘慶先生的推測。從史記正文來看,如果主要責任不在於李信,秦王自然沒必要更換統帥,更不必親自去請當時已經告老還鄉的王翦。

但不論如何,李廣祖先李信的光輝曆史就此打住,其人在《史記》中無專門傳記,隻在《白起王翦列傳》中簡潔地記了幾筆,身後也毫無消息。

《白起王翦列傳》中說到王翦南下平百越之後,又接著說:而王翦子王賁,破定燕、齊地。李信在王賁麾下,為平定燕、齊做出了貢獻。

李信的結局不外有三: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賜死;三是戰死。但可以肯定,李信沒有造反,否則李信的後代不會平安繁衍在隴西。

高適詩曰: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雖說的是李廣,但也可以套用在李信身上,更是說從古至今的將軍。